1~3歲男孩最易受傷異物、燙燒傷、骨折位列前三
進入暑假后,浙大兒院燒傷整形外科姜潤松副主任醫師每天都忙到飛起。周一專診,他一直到晚上六點多才看完最后一個患兒。結束后一統計,當天他一共看了99個小朋友,多是假期里不小心燒傷、燙傷的。
暑假是兒童意外頻發的時期,燒傷整形外科、急診創傷外科、普外科、腦外科等相關科室每天都處于“戰斗模式”,隨時準備接診各種受傷的小朋友。
據統計,暑假以來,浙大兒院每天要接診200多個意外的患兒,而平常一般是100多人。
此前,錢江晚報已經報道過多起兒童意外:金屬飛鏢插入頭顱、誤食磁鐵、高空墜落……那么,哪些群體最容易受到意外,哪些意外最容易中招?
浙大兒院信息科曾對2001年~2004年因意外住院的15歲以下兒童做過一項調查,分析了1750個住院兒童意外病例。
2016年,浙大兒院兒童保健科詹建英副主任醫師等人在《浙江預防醫學》上發表論文,研究了浙江省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10年的流行趨勢。
從中,我們可以窺探出浙江省兒童意外的整體情況。浙大兒院信息科分析的1750個住院患兒中,男孩共1133例,女孩為617例,男女比例約1.84:1,男孩明顯高于女孩。
由于男孩普遍比女孩更活潑好動,喜歡打鬧,接觸較多高危的游戲和具有性的玩具,所以發生意外的概率也相對較高。
其中,男孩在骨折、內臟器官損傷、性外傷中的人數明顯高于女孩;在中毒、燒燙傷、護理意外上,男女差異最小。
從年齡分布來看,1~3歲的幼兒意外住院人數最多,達到768人,約占43.9%,其次是3~6歲和6~15歲。時間上,8~10月是高發時期,這段時間正值暑假。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主要的意外類型是一致的,只是前三的排序稍有差異。男孩為異物吸入、骨折和燙燒傷;女孩為異物吸入、燙燒傷和骨折。
異物吸入在兒童意外中尤為突出,共470例,約占總數的26.9%。嬰幼兒乳牙發育不全,咽喉吞咽協調功能不完善,小兒時情緒波動大,隨意取物入口等,都是異物吸入的因素。
導致骨折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意外和高處跌落,燙燒傷如果發生在夏季,那造成的后果會更加嚴重。
浙大兒院兒童保健科詹建英副主任醫師等人統計了2004年~2014年浙江省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的兒童,共3409人,年平均意外死亡率為19.17/萬。
從這篇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和農村、固定人口和流動人口在意外死亡上存在明顯差異。
2014年城市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率為10.90/萬,農村兒童意外死亡率為16.84/萬。2014年常住人口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率為9.17/萬,流動人口兒童意外死亡率為26.79/萬。
統計分析顯示,在兒童意外死亡上,城鄉差距在不斷縮小,而常住人口兒童與流動人口兒童差距有擴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