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縣人民網
早在明清時期,晉商就往返于新疆與內地之間進行貿易,天山南北處處留下晉商的足跡。千山萬水,阻不住晉疆兩地的深情厚誼;歲月如梭,兩地人民的聯系愈發緊密。特別是黨的援疆戰略實施以來,山西全省上下積極投身其間,再次演繹出一曲的——
今年2月24日,還是春寒料峭時節,山西省第三批121名援疆干部人才已打起行囊、整裝待發,他們肩負著省委、省的重托和全省3600萬人民的深情厚誼,奔赴千里之外,和新疆各族人民并肩奮戰。
山西援疆雖然起步晚,但目標明確、作風踏實,一步一個腳印,打下了基礎,并創造了“當年項目開工100%,當年資金到位100%,當年任務完成100%”三個百分之百的驕人紀錄。
援疆就是要在關鍵點上著力。山西援疆以棚戶區為切入點,很快打開了局面。
山西援疆已經是第七個年頭,重任在肩,更需努力。山西第三批援疆工作隊赴疆伊始,便組織調研組展開了密集調研走訪:2月24日至28日,赴六師五家渠市部分團場和十二師222團調研;3月7日至23日,他們連續對木壘縣、奇臺縣、昌吉農業科技園區、昌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9地進行調研。
為確保援疆項目順利實施,指揮部還專門成立督查組,定期深入現場,檢查督促項目實施,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各分指揮部、工作隊根據項目建設計劃,倒排進度,掛圖作戰。
半年多時間,山西省規劃確定的44個援建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涉及道、飲水、供熱、垃圾處理、綠化等方面,受到當地群眾點贊。
今年下達的援疆資金2.51億元,已于3月中旬一次性足額撥付到位,居全國各援疆省市前列。
山西援疆前方總指揮部積極邀請駐疆企業及同煤集團、陽煤集團、中建六局、中交二航局、中水電等大型企業來疆考察對接,為新疆能源建設建言獻策,積極協調山西省能源部門對接相關工作。
組織邀請山西省能交投、太鐵設計院、建工集團、中交、中鐵等11家大型國企,為昌吉州軌道交通建設把脈會診、出謀劃策。
組織阜康市、六師五家渠市分前指、十二師222團工作隊大力度多頻次赴疆外進行招商引資,舉辦各類推薦簽約會15場,取得豐碩。
截至目前,共接洽38家企業,18個項目簽訂投資意向書,總投資近212億元,涉及煤電煤化工、文化旅游、農副產品加工、生物化工和現代服務等行業。
山西援疆前方總指揮程銀鎖,在昌吉州召開的山西省第三批援疆干部人才大會上動情地說:“就是要忍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天山雪松、戈壁紅柳、大漠胡楊的,比工作、講奉獻、樹形象,時時處處體現援疆干部人才本色。”
半年多的時間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大家從嚴寒中走過,從寂寞中走過,從思念中走過。事明,山西省第三批援疆干部人才上堅定、紀律上嚴明、工作上出色,經得起。
阜康市委副、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揮部阜康市分指揮長姚樹山,入疆時妻子還有一個月就分娩,老大才8歲,80歲的老父親還躺在醫院病床上,但他依然堅守在一線。
六師五家渠市副局長唐力奮戰在反恐維穩的第一線日被授予“全國優秀人民”稱號。
有敢干、肯干、苦干的人,就能創造奇跡。“1+N”教育援疆、“組團式”醫療援疆、“定制式”文化援疆、“全覆蓋式”智力援疆,這些都是援疆干部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
繼續擴大“組團式”教育,在昌吉州、六師五家渠市嘗試開辦“山西班”,同10所學校、幼兒園新簽訂教育合作協議,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開展晉疆兩地教育教學交流6批108人次。
繼續擴大“組團式”醫療援疆效應,以臨床診療+疾病預防+人才培養+科學管理等多層次合作模式,打好“組團式”援疆的組合拳,簽訂“師帶徒”協議,努力實現援助一批人才,帶出一批人才。
以“定制式”文化援疆為抓手,聯合山西省文化廳組織文藝精品《布衣于成龍》進疆巡演7場,在受援地引起強烈反響。
組織山西省非物質文化展演活動,開展晉疆書畫名家交流,協助昌吉州藝術劇院與山西省藝術職業學院聯辦舞蹈班。
五家渠市二中援疆體育教師王喆帶領南疆維吾爾族女子足球隊在兵團六師奪冠。
8月16日,搭載著732名旅客的全國首列山西“一帶一”黃河號旅游專列開進烏魯木齊。
8月23日,搭載著700多名游客的全國首列山西合唱藝術旅游專列開進新疆阜康市。
山西121名援疆干部,每人手中都有一本用漢維雙語編寫的紅——《昌吉州“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工作手冊》,用于填寫“一對一結親”信息及活動內容。
習總指出,干部帶著感情去做事,群眾感受就不一樣。援疆干部,干事在不在行,援疆做沒作秀,結親帶沒帶感情,入戶有沒有溫暖,老百姓心里很清楚。
德莫高于,行莫厚于樂民。與受援地群眾感情是否融洽,直接關系著援疆工作的好壞,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揮部積極鼓勵和支持援疆干部人才爭當民族團結典范,主動參與“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深入開展“六個一”自選動作,與各族群眾結對子、認親戚、交朋友,融為一體、打成一片,推動與各民族群眾的真誠交往、真情交流、交融,將民族團結落實到日常工作學習中,使援疆工作見物、見人、見事、見情。
“6月26日一大早,我和妻子帶著準備好的大米、面粉、清油和牛奶等節日禮品前往‘親戚’柯舉保家共度開齋節。
得知我要來時,柯舉保一家三口早早就在大門口等候。柯舉保的妻子為我們端上她親手做的美食粉湯、油香和手抓肉,大家一起共進午餐。
首過開齋節,使我感觸很深,新疆作為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園,在這里各族人民感情血濃于水。我作為援疆干部,要為這片美麗的花園施肥、澆水,做促進民族團結的護花使者、做社會穩定的捍衛者、做反斗爭的先行者。”
這是我省援疆干部中年齡最大的王龍江大哥寫的和“親戚”共度開齋節的感受。
記者也有同感:開齋節時,記者結親的回族大叔馬文林,75歲了,竟然一個人跑到我的單位,叫我到他家喝粉湯、吃油香。我跟老人家說:“馬叔,您打個電話就成。”老人家樂呵呵地說:“沒啥。請,就得線日,山西援疆干部、昌吉州副局長葉雄和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的維吾爾族農民斯拉英一家結成“親戚”。斯拉英雙目失明,他的女兒穆凱代斯今年13歲,正上初中一年級。
六一兒童節,葉雄給“新疆丫頭”送去了禮物。但是“新疆丫頭”提出,想多讀些書,尤其喜歡小說。葉雄通過同事吳愷發起的“青蓮讀書會”,為“新疆丫頭”捐出文學、繪本、科學等品類的好書,并寫下美好祝愿:“我愿和你心手相連……”一句句真切的話語道出了大家對“新疆丫頭”無限的祝福和希望。葉雄也因此獲得了“新疆丫頭”親昵的稱呼——“山西爸爸”。
這樣的溫暖太多太多,幾乎每一位援疆干部身上都有幾段感人的“結親”故事。
關山萬里兩心同。晉疆兩地人民就是在這種普普通通的生活、生產交往中建立起深情厚誼的。正如習總所說,“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潮涌催人進,風正好揚帆。第六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剛剛在喀什結束,山西援疆干部人才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會議為,始終保持重任在肩的感、毫不懈怠的責任感,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不懈、久久為功,為推進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新的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承辦:五寨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地址:山西省五寨縣大樓501 郵編:0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