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腫瘤專“盯”1-3歲幼兒!醫生:家長別錯過這些信號
核心提示:隨著醫學檢測手段的進步,我國總體癌癥發生率在逐步上漲,就連兒童也無法幸免。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數據顯示,我國兒童腫瘤發病率每年都在增長,現已成為兒童死亡的第二原因。
一雙筷子、洗個澡都會引發癌癥?但只要做好8件事就能一輩子遠離腫瘤。關注微信號39健康網,發送抗癌學習癌癥預防絕招。
隨著醫學檢測手段的進步,我國總體癌癥發生率在逐步上漲,就連兒童也無法幸免。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數據顯示,我國兒童腫瘤發病率每年都在增長,現已成為兒童死亡的第二原因。
2歲的男孩小良(化名)活潑好動,最近幾周,媽媽卻發現他變得“文靜”,胃口也差了,以前愛吃的菜吃幾口就吃不下了。
一開始媽媽以為是最近天氣悶熱所致,也沒太過在意,可看著孩子日益消瘦,媽媽心想著等周末帶孩子去趟醫院。
可就在晚上給孩子洗澡時,突然發現他肚子上有一個較大的“鼓包”,于是媽媽一刻不停地去醫院掛了急診。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兒童腫瘤科孫曉非教授指出,腎母細胞瘤是兒童常見的腹部惡性腫瘤,多見于1-3歲的幼兒,其中最明顯的癥狀就是腹部出現腫塊,有些還會出現便血、消瘦、發熱和腹痛等癥狀。
他提醒家長,平時要多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一旦發現上述癥狀,應高度腎母細胞瘤。
孫曉非指出,腎母細胞瘤常見單側腎臟發病,有些患者還可伴有其他畸形,如半身、泌尿生殖系統畸形或眼睛虹膜缺損等。
幸運的是,腎母細胞瘤發病癥狀不隱匿,一般會在腹部出現腫塊。當腫塊較小時,孩子不會表現出其他異常,所以媽媽平時給孩子洗澡時要特別留意身上的小包塊。
身上長包塊很常見,有可能是蚊蟲叮咬,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皮膚問題,那要如何才能確診是否是腎母細胞瘤呢?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兒童腫瘤科副主任醫師甄子俊介紹說,可以通過腹部CT,檢查腎臟受損程度,還能準確地查到腫瘤的范圍和。
對于“疑似中招”的孩子,醫生還會通過X光和驗血,來了解患兒身體和器官狀況,還可通過CT和腹部超聲波掃描,查看腫瘤是否有擴散到其他器官。
孫曉非表示,腎母細胞瘤是一種治愈率很高的兒童腫瘤。如正規治療,約有85%可痊愈,即使癌細胞已經擴散,仍然有七成機會可治愈。
甄子俊說,跟所有腫瘤一樣,腎母細胞瘤的首選方法也是手術。如果腫瘤已經比較大,需要先用化療把腫瘤縮小到一定范圍,再進行腫瘤切除。
但如今,社會把化療渲染得太過,以至于很多家長一聽到化療就想,擔心孩子受不了。
且不說化療的后果是否有大家所說的那么,跟相比,兒童腫瘤對化療的耐受更好,而且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化療早已不會出現“邊做邊嘔”的情況了,所以家長大可放心。
甄子俊表示,孩子術后化療要越早越好,最遲別超過一周,不過具體的診療方案就要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定。
身體總有點病痛,又不想跑醫院?體檢報告出了,數據看不懂?把問題發給我們的萬名醫生吧!微信掃一掃或搜索號“39健康網”并關注,隨時隨地專家答疑!
本病是嬰兒、兒童常見的泌尿系統腫瘤,偶見于成年人或老年人。惡性程度高,生長快,易遠處轉移,如肺。10%患者雙腎均累及。常見臨床表現有腹部腫塊,可小至直徑數厘米,大至填滿腹腔影響呼吸。腫塊質地硬,表面光滑,偶有結節,不活動。
聲明:39健康網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