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都不優(yōu)秀憑什么要求孩子努力
前兩天,網(wǎng)友@奧卡姆剃刀發(fā)了一條長微博,大意是同事的孩子考上了,孩子很聰明,但父母都很普通,對孩子也沒什么獨到的教育方法。
他在文章里還說,「甭那些成功人士的經(jīng)驗之談,那很可能是他們天分超常的結果。如果你是資質平庸的人,卻愣去學他們的做法,那是給自己挖坑」。
這條微博已經(jīng)被轉發(fā)快三萬次,作者自己都很驚訝,怎么隨手一寫,引起了這么強的共鳴。
其實,每個家長可能都會說,我只希望孩子健康快樂。但是當你看到別人家優(yōu)秀的孩子時,你開始焦慮了。
你真正不愿意接受的是,孩子以后的社會地位可能會下降。你真的能接受孩子長大以后健康快樂地在工地搬磚嗎?
但且不說有少數(shù)人天賦異稟、不怎么努力也能有出息,我們還必須承認,現(xiàn)在的教育,已經(jīng)越來越多是在拼資源了。
《我國高等教育的公平問題研究》表明,中國重點大學農(nóng)村學生比例從1990年起就開始不斷下滑,北大的農(nóng)村學生所占的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2010級學生中,農(nóng)村生源僅占17%。
一個人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甚至是他本身對學習的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是受他的家庭影響的。
如果你自己都不是個努力的人,又憑什么要求孩子學習態(tài)度端正、努力出人頭地呢?
第二種,認為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是貪玩、不用功、粗心,就是不肯承認是孩子資質平庸。
我有一個親戚,他們住在一個三線城市,孩子一看就是很普通的那種男生,而且還喜歡打游戲,成績當然是不好,中考只考上了當?shù)氐囊凰毟摺?/p>
每次過年見面談到孩子的學習,這位親戚總說:「這孩子,就是太粗心了,要是再細心點,成績肯定好。
真不知道這樣的話,是在騙孩子,還是騙自己。他小學也粗心,中學也粗心,難道這一粗心就粗心了十幾年么?
第三種,不惜一切把孩子送上自己規(guī)劃好的道,但如果孩子達不到要求就怪孩子不行。
有個住在我們小區(qū)的鄰居,兩三年前,她女兒上小學的時候,為了能上好一點的學校,一家人把房子賣了,用賣房子的錢加上貸款,買了一個40多平米的學區(qū)房。
現(xiàn)在聽說她女兒成績不太好,在班級內(nèi)「掉車尾」,要是一直這樣下去,初中肯定也上不了重點。
可是,子女本來就沒有義務完成你的夢想啊。你傾盡心血為他規(guī)劃一條你認為正確的道,他走不穩(wěn)走不好,你責怪他,他能怪誰去?
很多人,小時候覺得父母不是一般人,長大了覺得自己不是一般人,生娃之后覺得自己孩子不是一般人。
你自己都從來不看書,卻給孩子買很多書、報很多補習班;你自己都在看電視,卻罵孩子打游戲;你自己也沒考上什么好學校,卻要求孩子必須好好學習。
我想,這個話題引發(fā)的討論背后,最核心的問題并不是努力和天賦到底哪個更重要,更不是說如果一個人不成功就可以全都怪沒天賦,而是鼓勵父母們勇敢承認孩子之間的差異,找到更適合他的教育方式。
其實就算是智力普通、資質平庸、機遇一般的人,只要稍微努力一下,也可以過上穩(wěn)定的生活。
但如果你對孩子成功的定義是實現(xiàn)社會階級躍遷、人生巔峰,那還是算了吧。這不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還得要好運氣。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的焦慮很多時候其實并不是來們本身,而是來自于比較。
會拿自己和別人比的人,多半也會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比。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來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勵,而父母的焦慮和自卑,只能給孩子負面的反饋。
還記得前面說的例子嗎,有些家長自己不怎么行,但卻在孩子身上傾盡心血,最后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時,就開始怪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如果你是一個勤奮、快樂、充實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孩子會模仿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