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到底該怎么做?
現在的爸爸媽媽早早的就給寶寶報了各種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覺得大家都在學,自家的寶寶不能落下,可是最終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為,粑粑麻麻的出發點就搞錯了!
其實大家都知道,在寶寶三歲之前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這個時候的他們是不需要學習這么多技能的,粑粑麻麻在著急培養寶寶的文化知識的時候,還不如多幫助他們進行腦力的開發,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把這些“基礎”做好了,會讓他們受益終身的!
在嬰幼兒的時候,手眼的協調能力與大腦的發育程度是有很大關系的,可以通過培育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來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在生活中寶貝們會去探尋不了解的東西或者是用手去抓,這時候媽媽們不要急于,這是寶寶鍛煉手眼協調的過程;又或者媽媽們可以買一些早教玩具,讓寶貝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得到鍛煉。
2~3歲的寶寶個性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如有的寶寶活潑好動,有的寶寶文靜內向,有的寶寶發展了某些良好的行為傾向,而有的寶寶卻發展了某些不良的行為傾向。盡管這些個性特點或傾向是容易改變的、不穩定的,但是,那些不良的萌芽表現值得特別關注。很多媽媽會說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長大就好了,可是萬萬沒想到,這反而害了孩子!
在這個萌芽的基礎上,寶寶的個性發展起來,2~3歲這一階段,是寶寶意識、品質和性格特征開始形成的時期,媽媽和爸爸尤其要格外重視,早期個性形成是今后個性發展的基礎,因此,父母要從言行舉止、為人處世、品質等方面給寶寶樹立一個良好的行為典范,幫助寶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使寶寶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觀察寶寶感興趣的事物,如螞蟻搬家、美麗的花朵、小貓、小魚、刮風、下雨等。在觀察中,媽媽要結合實物給寶寶講一些基本的、簡單的知識,生活中有無窮的樂趣,也有數不盡的知識。寶寶在觀察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時,會不斷地增加知識,而且在觀察中,寶寶的注意力、觀察力,以及分析、概括、判斷和想象力等能力都會得到提高,而且大自然豐富多彩的生命和現象,還會給寶寶以美的熏陶。
現在的寶寶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兩代人都寵著他,以為中心,獨占獨霸,寶寶無會體諒別人。因此,媽媽們要多帶寶貝和同齡的小盆友接觸,讓他們懂得分享,學會表達自己,從而提升她與人交往的能力,不怯場。又或者平時在家爸爸媽媽可以和寶貝做一些親子游戲,比如“過家家”,讓寶貝體會不同家庭的角色,從而達到鍛煉寶貝的目的。
游戲是最好的智能訓練。媽媽和爸爸要經常與寶寶做各種游戲,開發寶寶的智能,現在很多的玩具都有很好的智力開發效果。智力拼圖是較為復雜的匹配圖形的游戲,只有找到適合的模塊才能鑲嵌到它應有的上。這需要寶寶的觀察力。當寶寶經過反復拼插終于把合適的拼塊放到相應上時,內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滿足,有一種成就感。這種特殊方式的觀察,可為將來寶寶辨別字母做好準備。
懂禮貌、有愛心是一種良好的品行,爸爸媽媽要注重寶寶品行的培養。教寶寶學習禮貌待人,要從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做起,比如有客人來訪時說:“您好”,“再見”。給客人搬凳子、取水果等禮節都應該教給寶寶。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良好的家教就會發生作用,寶寶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用恰當的語言和行為禮貌待人。
其實以上這些都;A,但是也是十分重要的,現在很多家長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反而會忽略了這些細節的培養,其實對于三歲以前的寶寶來說,這些比報班重要多了!粑粑麻麻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了!
手淘搜索@baby萌娃養成記并關注,了解更多更全面的育兒知識與育兒好物。
- 標簽:3歲前的寶寶如何教育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