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每一天仍將與好書同行
過去一周,書評周刊的一件大事是發布了2016年度好書書單。并于1月10日在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了年度好書致敬典禮。
從2004年起,新京報年度好書致敬走過了十三年,如今回眸望去,雖然今日的閱讀與寫作生態已經完全不同,出版業也發生了巨變,但新京報書評周刊始終“公共立場,專業品格,思想,現實情懷”的旨。未來的每一天,我們也將繼續與好書同行。與書有關的一切,與美好閱讀有關的一切,我們都不會錯過。也期待著在新的一年,開創美好閱讀生活的上,仍然有你的相伴。
我們邀請讀者以及在過去一年一直關心我們書評周刊的書評人、作家和學者,在初選書單的基礎上,選出他們心目中每個類別的前三名好書,為大家推出年度好書決選書單TOP36。半個月前,我們再度邀請各個領域的專家組成終審評委會,在深入討論后投票選出了最終呈現在大家面前的12本分類年度好書:《帕斯捷爾納克傳》《楊先讓文集》《馬克思·韋伯與》《西班牙內戰》《大國大城》《我和教育》《月亮粑粑》《納博科夫的蝴蝶》《樹之生命木》《陳夢家學術論文集》《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巨人的隕落》。
倫敦時間2017年1月2日,英國著名藝術評論家、作家、畫家、編劇約翰·伯格(JohnBerger)于巴黎市郊安東尼的寓所去世,享年90歲。差不多兩個月前,2016年11月5日,是約翰·伯格90歲的生日。生日的前一天,《衛報》記者問他要如何度過生日。他回答說:“到了90歲,我是滿心感激的,在這個年紀,還有一群朋友想著為我慶生。但是,我已經告訴他們了,明天應該是安靜的、平穩的。這一天,應該和我生命中的任何一天無異。”
大概在2014年,來自北大院刑法課上的幾篇名為“甲的一生”、“愛的春夏秋冬”的長篇考試題在網上突然火了起來,因其情節波折狗血、人物復雜鮮活,被稱為“神一樣的考試題”、“不做編劇都糟蹋了”。外行看到了熱鬧,將其視作一樁帶有娛樂性的新聞事件,但對于這些考題的命題人、北大院車浩老師來說,這些“狗血”試題體現的他對為什么考試、考試要怎么考的嚴肅思考和切身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