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寶寶的教育重點有哪些?(三)
任何一個孩子,無論是獨生還獨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性同樣不是與生俱來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結果。
當孩子二三歲的時候,出現了最初的概念,以第一人稱“我”稱呼自己,開始出現“給我”、“我要”、“我會”、“我自己來”等性意向。心理學家指出:當幼兒的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支持時,幼兒就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肯定的情感和態度,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因此,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幼兒的性意向,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使性不斷發展。
父母要根據孩子性的表現,抓住2-3歲這個關鍵時期,因勢利導地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飯、小便、穿鞋襪、玩具等。若錯過時機,形成依賴和懶惰的習慣,改正就難了。
在歐美國家父母非常重視孩子性的培養,推崇“個人奮斗”、而不是依賴父母和其他人,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意識。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極少與父母同住。孩子剛學走時,跌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
在我國,目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往往導致父母對孩子過度珍愛,這就產生了過度和過多的問題。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很少給1歲內的孩子提供坐、爬、站立、行走的機會。孩子醒著時經常抱在懷里,或經常讓他們躺在床上,或坐、站在帶圍欄的小床里。這種過度和過多實際上了孩子主動探索和認識外部世界的機會,阻礙了他們的心理發展。父母應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特點,不要壓抑幼兒性活動意向,解放他們的手腳,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他們的自主性,為形成良好個性打好基礎。
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飯不要,讓孩子做事盡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孩子 “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嬌慣孩子。事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與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型教養方式有利于孩子性的培養,家長不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要求給孩子,孩子解決問題和發展的機會。
讓孩子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對勞動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幼兒對游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幼兒做些象征性的勞動時,要盡量游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不愛勞動,害怕艱苦,怎么能夠性和自主性呢。
在研究早期教育的人都認為,3歲是最重要的,3歲的時候他知道用哭的方法可以引起別人的關注,他就哭。
他覺得乖的時候引起別人的關注,他就乖,你知道吧,他特別會察言觀色。所以你什么時候關注他就特別重要,當孩子乖的時候你就不理他,一哭你就理他,他可能會用哭的方法來吸引你對他的關注,所以這可能是你的,不是跟看電視有關系,是跟你的教育方法有關系。我覺得3歲的孩子要他自己做事,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有沒有種愿望,做事的愿望,幫你干事情的愿望?比如他想做些什么事情? 這個三歲的小孩他最想干事,比如說你拖地板,他也要拖地板。你要洗頭,他也要洗頭。你要做事,他要做事,這時候一定要他作,他做的好壞你都不要說,不是,他做的不好,你也不要說。做的好你就:真不簡單啊,比媽媽做的都好你可真能干。這個時候他就愿意做事了。
- 標簽:三歲寶寶教育注意事項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