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唄書單小長假用這25本書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近一年時間里,讀了不到一百本,在思想深度上達不到高標準,主要列幾本對我有些影響的。
寄希望于書中自有黃金屋的,一夜暴富的,可能要失望了。因為我已經驗證過了,假的。
那看這些書有啥用呢,沒用到的時候,也沒太大用,但用到的時候再看來不及。之前的知識接收的太碎片化了,經常看到一點資料一條消息似曾相識,卻僅僅限于相識,而靜下心多看幾本書,能讓整個知識體系更加系統化,潛意識中建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看待世界的角度一整套獨特的有趣的方法體系。
為何人類能登上食物鏈的頂端,成為地球的?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從十萬年前地球生命的形態討論到人類社會的構建,帝國的形成殖民到現代社會的科學,講述了人如何在歷史的選擇中成為了今天的人。一部從視角看人類的發展的書。
還沒開始看,據介紹是寫了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前沿科技正在重塑人類和世界。邏輯思維跨年會上推薦的,最近比較迷關于未來科技的玄幻片,源代碼,月球之類的,科技發展太快了,未來想象空間太大。
作為一名文科生看霍金的時間簡史還是有一點挑戰性的,雖然霍金已經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了。概括性介紹了風貌,具體的公式原理糾結了一段時間后放棄。書可以對未來地球的思考,例黑洞邊界,長生不老,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這種在科學理論上有存在基礎的,腦洞大開。
《連線》之父凱文凱利從蜂群行為談起,寫了生物,機器,系統和社會。書誕生于1994年,是一部包羅萬象的預言式大部頭。因為實在太大部頭了,記載的內容紛繁,所以讀的不是很有耐心,沒太讀懂。但有朋友很喜歡。為么好像kk最近有種已走下互聯網神壇的感覺。
主要講述了現代世界及諸多不平等形成的原因,否定了人種決。為什么是歐亞人征服趕走或大批印第安人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呢?為什么小麥等作物出現在特定地區而不是其他地區?作者從自然地理論出發否定了以種族主義為基礎的人類史理論。《人類簡史》中很多內容與本書重合。
硅谷創業之父paul graham 文集,介紹黑客即優秀程序員的愛好和動機。之前對技術書超無感,直到認識了程序員朋友,驚嘆于他們的“書呆子”思維,嚴謹的邏輯。能用代碼控制世界的人必然不凡,保羅格雷厄姆不僅是電腦高手還是一個畫家,本書讓人一探黑客世界。
又名《時間的力量》,講了時間如何引領“有閑”時間經濟。人應該利用空閑時間創造有價值的東西,進行分享,而不是僅僅用于內容消費。比如UGC類內容其實都是認知盈余的產物。看了一半,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問題覺得太瑣碎了。
正在看的,一度要放棄。五分之一內容是別人的評論,一度以為自己看了假書。讀懂互聯網,了解大眾社會心理是有必要的。畢竟未來消費者在哪里,消費在哪里,互聯網經濟便在哪里。看完再來分析“群體行為”。
寫給-1到3歲的產品經理的書。這本書中的思維方法與做事方式是對我近期思維影響較大的一本書,讓人跳出了此前僅局限于一篇文章一個事件思考的角度,進而從戰略,行業,用戶體驗,團隊,場景等各角度嘗試分析理解一個產品。書不高深很受用。這本書實在是列了好多人推薦語,看到很多了熟悉人的名字。
講了谷歌是如何運營的,作者為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和前高級副總裁喬納森羅森伯格。谷歌作為當今互聯網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如何聚集一群創意精英,創造出優秀的產品和服務。人才創意缺一不可。
作者為前阿里員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蘇杰。這是一部簡單版的淘寶產品史。有的案例受用。
技術故事和人物看的有意思,對于技術小白來講,技術那部分還是美看懂。作者為淘寶技術大學校長子柳。
硅谷出人才。硅谷創業家埃里克萊斯編寫的,關于創業,創新和產品的書。精益創業,快速低成本高效率。小步試錯的方式是典型的精益創業的方式。感覺想太多也會錯失了好幾個億。
同樣,人才都去硅谷了。作者本霍洛維茨為硅谷投資人,與網景之父馬克安德森聯手合作18年,先后在初期投資了cebook,twitter,groupon,skype,被稱為“硅谷最牛的50個投資人”之一。這本書從創業公司創業,人才選拔,企業文化,經營,銷售,與投資人的關系等方方面面一一道來。
彼得蒂兒被譽為硅谷,投資界思想家,“PayPal ”創造者,這是一部關于如何創建新公司的書。很多思辨性的內容,我覺得這書一般。幾句話就能說明白的事兒。但有的創業朋友很喜歡,所以列出來。(我大概注定成不了一個創業者了)
安迪格魯夫為英特爾公司創始人,本書隨筆性較強,作者通過親身經歷講述了如何處理好戰略轉折點為企業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其實沒有什么偏執狂,有“狂”,任何變化都能導致戰略轉折點出現。
簡單系統的了解一些金融學的知識。互聯網金融發展越來越“瘋狂”。入門級讀物,弄明白了之前一直不明白的術語。與之配套的《從零開始讀懂經濟學》《從零開始讀懂投資理財學》入門價值不大。僅僅限于了解,對于想深入研究金融的同學不適用。
互聯網微觀之術:這里的道與術是我方便劃分歸類的,道偏向從理論上描述整個互聯網發展的過程,側重于敘事,思考的過程;而術則著重描述如何運營,例營銷,零售,內容等,重度描寫做的過程。
一段時間參與線下便利超市的運營的原因,接觸這本書。日本便利店之王鈴木敏文講述了零售的哲學,零售就是一場與消費者的心理戰。尤其是在新零售大風口下,了解7-11成功史還是有一定程度借鑒意義。
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無印良品咨詢委員會委員。引用一讀者評論:“一個好設計師和一個平庸設計師中間差了一個哲學家。”設計就是傳遞生活美學,源自于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力。喜歡南美玻利維亞烏尤尼的地平線,一個人站在地平線,看似歸無,卻又連接天與地,完美詮釋了無印良品簡約美學。
式重復,讓人印象深刻,又懷念了好幾遍“今年過節不收禮”文字簡單樸實不拗口讀開毫不費勁,最喜歡這種大白話文。做營銷和零售一樣,都要對人性有出神入化的洞察。
小米6都出來了。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著,講了小米的營銷圣經。腦白金的營銷簡單,重復,小米的營銷是一起玩。消費者和品牌一起玩,論壇微博饑餓營銷,爆品戰略口碑。品牌造神。
上一本為柳井正奮斗史,這一本概括了優衣庫大事記。優衣庫的內容都會有部分重復,適合速讀。
真的是速翻,對從事城市建設的人估計用處更大些。有些絮叨,感覺文字過于抽象,不過認同一切規劃設計以人為本的觀點,注重人的感受。
思維框架和流程對致力于互聯網運營的新人有。這種講運營的書還有一本的《互聯網運營》,適合閑暇時間翻翻。
互聯網紅利耗盡?為何微軟、Facebook、谷歌、亞馬遜一窩蜂的往硬件上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