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0-3歲嬰幼兒的科學養育關系到家長育兒觀的形成
早晨8點剛過,在黃浦區五里橋社區托育點,20名兩歲出頭的小毛頭就陸續踩著托育園的音樂聲來“上學”了。這些嬰幼兒將在兩名育嬰師、一名保育員和一名保健老師的指導下,度過一天。跟著老師游戲,學習洗手、喝水、上廁所等生活技能,成為托班孩子的主要學習內容。
“保教結合”是0-3歲嬰幼兒托育的重點,但記者發現,目前國內針對0-3歲嬰幼兒的養育方案和教材仍是空白。
“三歲以下嬰幼兒的教養不只有吃吃喝喝。”學前教育專家認為,0-3歲“最柔軟的人群”,應該為他們提供科學的教研體系,并且要納入0-8歲的大框架下來整體設計。“從孩子出生起,托育機構就有責任引入科學育兒,幫助家長從零開始養成良好的育兒態度,將來盲目搶跑的家長也許會越來越少。”特級園長、黃浦區思南幼兒園園長吳聞蕾感慨地說。
托育點開班后不久,黃浦區俊星托育機構負責人李星儀調查了家長的需求,她發現,提供托育服務,單純有班額還不夠,更要從科學的角度來提供教養,家長對孩子的托育也有諸多,主要集中在孩子的教養方面。
但讓李星儀苦惱的是,她找不到國內針對0-3歲嬰幼兒的養育方案和相關教材,教什么、怎么教,的完全是托育機構自己的智慧。
普陀區管弄新村幼兒園教師王萍是在學前教育一線年的“老”,雖然幼兒園工作經驗豐富,但還是第一次帶三歲以下的托班小朋友。
“接觸了0-3歲的孩子就會發現,以前教小班小朋友的經驗用不上了。”在王萍的托班里,最小的孩子出生于2016年8月,送到托班的時候剛滿兩歲,連話都說不清楚。
如何與這些小毛頭相處,并合理安排他們的一日活動,成了托班老師們的操心事。開班兩個多月,“老”碰到了不少新問題。
原本,當醫生、裝病人,或者扮老師種類“角色扮演”是幼兒園孩子最喜歡的游戲。但當王萍把角色扮演的游戲材料給托班的嬰幼兒時,大多數孩子的反應是茫然地走開了。
摸索中,王萍發現,0-3歲嬰幼兒尚未萌發很強的社交意識,他們更喜歡與材料互動,比如自己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用夾子夾襪子,推推車等。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意識”較強,需要更多的同種游戲材料,才能滿足嬰幼兒的游戲需求。
延長東部幼兒園是靜安區早期教育指導研究中心所在地,該園一直都有托班服務,積累了大量經驗。園長林麗說,托班的的布置也不同于其它年齡段,比如托班教室應該營造出家庭的氛圍,建設家庭相冊區;幼兒園還應有沙坑、水池和草地,因為三歲以下嬰幼兒更喜歡大自然。
記者從多方了解到,三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科學標準正在積極制定之中。但是在吳聞蕾看來,推出普惠性的托班,當務之急是要研發適合0-3歲嬰幼兒成長規律的課程內容,讓托育機構有所參考。
在學前教育界有一種說法:有托班的幼兒園,培養出的幼兒是“四年本科”,沒有托班的幼兒園培養的幼兒被戲稱為“三年專科”。一名園長告訴記者,雖然托班的老師很辛苦,但幼兒經歷過托班后,適應性和社會性更強,進入幼兒園后表現明顯不同,從長遠來看,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托班的孩子需要科學的教育和引導。”林麗說,課程設計的科學性和系統化,直接關系到孩子長遠的性格養成和性情發展。
記者了解到,眼下開設托班試點的公辦幼兒園,大多按照二期課改后幼兒園小班的“一日活動”方案作為托班活動的參考。一位教育業內專家稱,僅有的《2-3歲嬰幼兒教養活動》和部分參考書也還不成體系。
十多年前,思南幼兒園開設托班時,教研團隊曾針對2-3歲的幼兒設計完善的課程體系。“托班課程設計,應該以月齡為單位劃分。教師的話語體系、說話的節奏、同一種材料的投放等都十分講究。”吳聞蕾說,“這不僅僅關乎托育質量,更關乎孩子的未來成長,要從0開始引導家長形成科學的育兒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