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調節發力 投資增速有望企穩回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8%,分別較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回落0.2個、0.1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投資內生動能疲弱與逆周期調節發力形成鮮明對比,投資增速呈現出震蕩趨穩的態勢。展望下半年,基建補短板將加碼發力,制造業技改投資保持高速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有所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望企穩回升。預計下半年和全年投資分別增長6.5%左右和6.0%左右。
投資內生動能不足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額29.91萬億元,同比增長5.8%,分別較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回落0.2個、0.1個百分點。前6個月投資增速同比放慢幅度自2014年以來首次小于1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投資內生動能疲弱與逆周期調節發力形成鮮明對比,制造業投資增速下降,基建投資增速小幅回暖,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總體呈現出震蕩趨穩的態勢。
需要指出的是,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有所加快,而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卻出現回落,造成該差異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以土地費用為主的其他費用價格指數上漲較多,導致固定資產投資額中實際計入到資本形成的投資量相應扣減。二是工業企業存貨變動同比降幅明顯擴大,拉低資本形成總額增速。
逆周期調節發力,基建投資基本企穩。在中央預算內投資提前下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快發行等穩投資政策的帶動下,基建投資基本企穩。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包括電熱燃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3.0%,較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但較上年全年提升1.2個百分點。逆周期調節發力是基建投資企穩的重要支撐。截至5月底,中央預算內投資已經下達了89%。上半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券發行21765億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券7899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3866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多增18437億元、4571億元、13866億元。
投資內生動能不足,民間投資增速有所回落。在外部環境不穩定因素有所增加、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的大背景下,投資內生動能不足。上半年,民間投資同比增長5.7%,較上年同期回落2.7個百分點,低于總體投資增速0.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中,制造業投資僅增長2.7%,社會領域投資增長23.3%,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3.0%。據統計,近七成的民間投資集中在制造業和房地產業中。考慮到當前制造業生產低迷、房地產市場調整,民間投資下行壓力較大。
技改投資快速增長,制造業投資整體疲弱。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0%,較上年同期回落3.8個百分點,較上年全年大幅回落6.5個百分點。其中,4月份制造業投資當月增速為-1.2%,創下有分行業投資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新低。初步測算,制造業投資增速同比回落下拉了整體投資增速1.1個百分點。制造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生產線更新、節能、環保、安全等技術改造類投入大幅增加,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3.1%,高出全部制造業投資10.1個百分點,延續了2017年、2018年的高增長態勢。
建筑工程加快施工,房地產開發投資快速增長。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0.9%,較上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對整體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高達36.9%。支撐房地產開發投資較快增長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項目施工進度有所加快。去年拿地儲備較多、房地產價格仍在上漲以及今年初部分城市選擇性退出行政調控手段等,導致房企施工積極性較高。
二是土地購置費增速雖然出現了明顯回落,但仍保持著24.2%的較高增速,拉動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7.1個百分點,仍然是最主要的拉動力量。總體來看,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穩地價成效顯著、穩房價穩預期成效顯現。
重點領域推進補短板,社會領域投資有所提速。隨著公共服務加大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力度,社會領域投資持續較快增長。上半年,社會領域投資同比增長15.8%,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0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存下行壓力
當前,固定資產投資存在一定下行壓力。需要密切關注以下問題:制造業投資下行壓力較大、基建項目資本金仍然不足、北方地區投資區域性失速。
制造業投資下行壓力較大。受國內外市場環境不佳、市場預期不穩等因素碰頭影響,制造業投資意愿明顯回落,制造業投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一是世界經濟增長有所放慢,外部市場需求明顯走弱。IMF《世界經濟展望》7月更新報告再次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值0.1個百分點。
二是國內市場需求總體疲弱,汽車、房地產、智能手機等重點行業進入周期性調整階段,抑制相關行業投資意愿。上半年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6.7%,較上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2.4%,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8%,國內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4.3%。
三是我國外貿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大,對外向型制造業企業的投資決策造成影響。
四是國內環保、社保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政策執行強度尚未完全實現法制化,部分企業被迫暫停或暫緩長期投資決策,以規避政策調整風險。
基建項目資本金仍然不足。今年以來,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所企穩,但改善程度并不明顯。基建項目資本金不足是制約其順利開工建設的關鍵因素。現階段能夠作為基建項目資本金來源的財政資金,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央財政赤字、地方政府一般債券,而作為今年“開大地方規范舉債前門”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卻不能作為項目資本金。考慮到大規模減稅降費導致公共預算收入增長明顯放慢、上半年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已發行全年額度的84.9%等,后續基建項目資本金不足的矛盾將更加凸顯。對此,高層明確允許將地方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考慮到基建項目融資模式過度依賴政府信用及財政資金的局面未有明顯轉變,有必要進一步出臺改善基建項目資本金的政策措施。
基建補短板將加碼發力
展望下半年,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有望部分對沖外部環境趨緊帶來的沖擊,基建補短板將加碼發力,制造業技改投資保持高速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有所回落。整體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望企穩回升,預計下半年和全年投資分別增長6.5%和6.0%左右。
遵循“聚焦關鍵領域促進有效投資”的調控思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方面,推進落實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有關舉措,加大制造業技改投資支持力度,防止房地產開發投資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嚴厲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擴張,穩定宏觀杠桿率,堅決不搞新一輪的“大水漫灌”。
加大補短板投資力度。針對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傳統產業改造、新興產業培育、公共服務“補強提”、基礎設施智能化網絡化等短板領域,出臺一系列有力度的支持政策,切實引導和支持土地、金融、創新、人才等要素向補短板投資項目集聚,通過補短板投資優化供給結構、支撐投資平穩增長。重點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推動研究“適當增加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規模”“結構性降低基礎設施等項目資本金比例”“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點領域項目建設”等精準支持政策。
健全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一是加強對各類融資手段的用途管控,避免資金繞道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二是加快土地供應節奏,穩定土地價格,更多使用“競自持、競配建”出讓方式。三是穩步推進房地產長效機制,把握好行政性措施、臨時措施退出的節奏,管理好房價波動預期。四是進一步健全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推進租賃住房建設,切實增加公租房有效供應。進一步支持大中城市、大中房企全面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優化民間投資環境。一是盡快出臺《營商環境條例》,在法律法規層面上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二是提高環保、社保等政策穩定性,細化政策單元,避免政策執行頻繁調整變動,導致企業無所適從,放大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三是加大援企助企力度。落實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推動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助力企業提升應對困難局面的能力。四是加快處置“僵尸企業”,推進低效產能退出、兼并重組,凈化市場競爭環境,加速市場出清步伐。
根據統計執法檢查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單位清查結果,國家統計局對2018年同期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進行了修訂,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2019年1-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99100億元,同比增長5.8%。據此測算的2018年1-6月份可比口徑的投資額為282703億元,較原值(297316億元)核減投資額14613億元,相當于原值的4.9%。
為深入分析固定資產投資額數據核減的具體結構,結合公布的三次產業投資額、民間投資額,可得出以下結論:一是整體核減了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額的5%左右、民間投資額的7%左右。二是核減操作僅發生在項目投資統計中,房地產開發投資統計未作核減,表明房地產開發投資采用聯網直報方式進行統計,數據質量相對更可靠。三是核減主要發生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投資中,核減比例均超過了10%。第三產業投資核減比例較低,基本在1%以內。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