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基因研發費用率毛利率雙低 2實控人有美國永居權
編者按:浙江東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基因”)于10月10日更新招股說明書上會稿。最新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東方基因營業收入分別為1.82億元、2.24億元、2.86億元和1.70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562.70萬元、3335.66萬元、6536.96萬元和3321.47萬元。
報告期內,東方基因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8.08%、48.12%、48.67%和46.81%,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78.41%、75.06%、72.33%和71.84%。
東方基因本次計劃發行股份不超過3000萬股,擬募集資金5.62億元,將用于建設年產24000萬人份快速診斷(POCT)產品項目等3個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保薦機構為光大證券。
東方基因共有三名實際控制人,分別為方效良、方炳良和方劍秋,方效良和方炳良系兄弟關系,方效良和方劍秋系父子關系。3人均為中國國籍,方炳良和方劍秋還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
報告期內,東方基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1.37億元、1.95億元、2.69億元和1.26億元,較同期營業收入分別低0.45億元、0.29億元、0.17億元0.44億元。
該公司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180.86萬元、3354.47萬元、4432.61萬元和291.28萬元,除2017年略高于當期凈利潤之外,2016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別低于同期凈利潤2381.84萬元、2104.35萬元和3030.19萬元。
東方基因擬登陸科創板,報告期內,其研發費用分別為925.63萬元、1230.37萬元、1864.16萬元和1496.87萬元,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08%、5.49%、6.52%和8.82%。同期行業內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12.27%、11.52%、11.81%和11.02%。
對上述問題,記者發送郵件至東方基因董秘辦,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3名實際控制人中2人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
東方基因成立于2005年12月,是一家專業從事體外診斷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公司,目前已完成從抗原抗體等生物原料,到體外診斷試劑以及體外診斷儀器的全產業鏈布局,形成了以 POCT 即時診斷試劑為主導產品,重點發展分子診斷、生物原料、診斷儀器和液態生物芯片等產品的業務格局。
東方基因前身系浙江東方基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由自然人方炳良(持有美國永久居留證)于2005年12月1日在湖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成立的外商獨資企業,設立時投資總額為 2998萬美元,注冊資本為1200萬美元。2017年4月18日,發行人召開首次股東大會,決議通過以2016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將東方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截至2016年12 月31日東方有限經審計的凈資產為1.15億元,折合股份總額9000萬股,每股面值1元,共計股本9000萬元投入,余額2509.49萬元計入資本公積。
2019年5月9日,東方基因披露招股書,該公司擬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保薦機構為光大證券,審計機構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
東方基因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3000萬股,占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1.20億股;擬募集資金5.62億元,將用于年產24000萬人份快速診斷(POCT)產品項目、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網絡與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該公司控股股東為安吉福浪萊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FANGS HOLDINGS LLC(中文名稱為方氏控股有限公司)和安吉涌威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實際控制人為方效良、方炳良和方劍秋。
據了解,福浪萊貿易持有東方基因26%的股份,方氏控股持有該公司25%的股份,安吉涌威持有該公司13.7472%的股份,合計持有該公司64.7472%的股份,福浪萊貿易和安吉涌威系方效良和方劍秋父子共同控制的企業,方氏控股系方炳良控制的企業,方效良和方炳良系兄弟關系。方效良、方炳良和方劍秋三人之間已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共同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
方效良,男,1958年9月出生,中國國籍,無永久境外居留權,研究生學歷。方炳良,男,1960年12月出生,中國國籍,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博士研究生學歷。方劍秋,男,1983年7月出生,中國國籍,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研究生學歷。
2017年增收不增利,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18.60%
報告期內,東方基因的營業收入呈持續增長趨勢,但其凈利潤并非持續增長,2017年凈利潤同比下降6.37%,當期扣非后凈利潤降幅達18.60%。
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東方基因營業收入分別為1.82億元、2.24億元、2.86億元和1.70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562.70萬元、3335.66萬元、6536.96萬元和3321.47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479.40萬元、2933.73萬元、6260.02萬元和2961.21萬元。
對2017年凈利潤下滑,東方基因表示,“主要原因系2017年財務費用中匯兌損失高于2016年度。因發行人主要業務市場集中在境外,基本采用美元結算,2017年美元匯率波動較大,形成匯兌損失金額為795.91萬元,2016 年形成匯兌收益金額為438.78萬元”。
報告期內,東方基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180.86萬元、3354.47萬元、4432.61萬元和291.28萬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1.37億元、1.95億元、2.69億元和1.26億元。
毛利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
報告期內,東方基因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8.08%、48.12%、48.67%和46.81%,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9.78%、49.31%、49.54%和47.23%。
對毛利率水平,東方基因自稱“毛利率保持較高水平且相對平穩”。事實上,該公司毛利率水平遠低于同行業其它公司。
東方基因將明德生物、基蛋生物和萬孚生物作為同行業可比公司。報告期內,明德生物毛利率分別為85.54%、81.86%、77.10%和78.78%;基蛋生物毛利率分別為81.21%、82.13%、78.90%和71.55%;萬孚生物毛利率分別為68.49%、61.20%、60.99%和65.18%;3家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78.41%、75.06%、72.33%和71.84%。
東方基因解釋稱,“公司所處行業為體外診斷行業,體外診斷試劑行業高技術門檻的特點決定了行業整體利潤水平較高。公司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銷售的產品同屬于體外診斷試劑大類,但不同企業間在產品類別、技術、銷售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產品的綜合毛利率不盡相同”。
研發費用率遠低于行業平均值
報告期內,東方基因研發費用分別為925.63萬元、1230.37萬元、1864.16萬元和1496.87萬元,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08%、5.49%、6.52%和8.82%;銷售費用分別為1971.38萬元、2214.28萬元、2553.10萬元和1310.61萬元,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0.82%、9.87%、8.93%和7.72%。
報告期內,雖然東方基因的研發費用和研發費用率(研發費用/營業收入)逐年增長,但其研發費用率水平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相比明顯偏低。
報告期內,明德生物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4.88%、15.51%、15.37%和16.17%;基蛋生物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0.64%、11.06%、11.74%和9.50%;萬孚生物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1.28%、8.00%、8.32%和7.38%;三家公司研發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12.27%、11.52%、11.81%和11.02%。
東方基因研發費用率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情況比較
多項專利不受《專利法》保護
根據中國經營報報道,東方基因共有90項專利,其中實用新型專利48項,外觀專利34項,發明專利僅有8項。
公開資料顯示,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專利法中對實用新型的創造性和技術水平要求較發明專利低。而外觀專利是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從專利獲取時間來看,東方基因8項發明專利均是2016年上半年之前取得的,2018年專利獲取數量為41個,是2017年的3倍多。該公司的專利集中于近幾年爆發,且2016年下半年以來獲取的專利無一例外是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專利。
據記者了解,東方基因核心技術對應的專利共24項,其中16項專利該公司僅專有技術而未申請專利,不受《專利法》的保護。
也就是說,雖然該公司均與核心技術人員簽署了保密協議,明確雙方在技術保密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對核心技術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但仍可能存在核心技術泄密的風險。
東方基因主營業務之一的液態生物芯片方面,自主研發的液態生物芯片檢測儀已處于最終測試階段,計劃于2019年提交NMPA注冊申請,與其配套的腫瘤標志物檢測、過敏原篩查、心肌標志物檢測等多款試劑盒正處于研發階段。
但在奠基液態生物芯片平臺的4項核心技術中,3項均來自于外購所得,僅有液態生物芯片檢測儀系統技術為自主研發。
募投項目或已完工
東方基因本次擬募集資金5.62億元,將用于建設4個項目,分別為年產24000萬人份快速診斷(POCT)產品項目、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網絡與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擬投入募集資金分別為2.41億元、8257.20萬元、8841.98萬元和1.50億元。
其中,年產24000萬人份快速診斷(POCT)產品項目從開工建設到建設完工的周期為2年左右。期中土建施工階段約為15個月,設備購置及安裝為9個月,人員招募、培訓周期為12個月。
東方基因并未在招股書中披露項目開工時間,但記者查閱該項目的環評報告后發現,項目建設期預計從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建設期為16個月(除去春節放假),
職工培訓及設備安裝調試期為6個月,預計項目將于2019年12月投入正式生產。
來源:浙江東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年產24000萬人份快速診斷(POCT)產品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招股書顯示,東方基因的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建設計劃為2年。環評報告顯示,東方基因的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建設期預計從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建設期為12個月(除去相應假期)。研發中心建成后,設備安裝等需要5個月,預計項目將于2019年12月正式運營。
來源:浙江東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