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投瑞銀國家安全混合連虧三年 新手管理風控闖紅燈
北京11月11日訊 (記者 康博) 十月份的A股市場雖歷經強烈震蕩,但最終還是頑強收紅,上證50、滬深300漲幅都在1%以上,而創業板與中小板指數漲幅都超過了2%,這也令接近九成的混合型基金在十月獲得了正收益。
Wind數據顯示,在三千多只能夠取得可比業績的混合型基金中,十月份約88%的產品均取得了正收益,其中,漲幅超過5%的基金有近200只,漲幅超過10%的基金有4只。而在喜悅背后也不能忽略,還是有少數混合型基金令投資者笑不起來。在這些產品中,國投瑞銀國家安全混合(001838)不僅在十月份凈值下跌達2.64%,而且此前已經讓投資者連虧了三年,如今的累計單位凈值也僅有0.674元。
受主題所困重倉軍工 十月領跌混基跌幅榜
在剛過去的十月份,近九成混合型基金的持有人都感受到了專業投資者帶來的優勢,可惜的是,仍然有多只混基在十月份慘遭虧損,而且這其中也不乏讓人一虧再虧的“熊基”,國投瑞銀國家安全混合正是這樣的產品。
從十月份數據看,該基金單月凈值虧損達2.64%,雖然絕對值并不算高,但在多數混基都實現上漲的情況下,這樣的表現已經排在同類產品跌幅榜的前列了,而原因當然和其重倉軍工行業上市公司有關。
從三季報披露的前十大重倉股看,該基金嚴格遵守著投資主題,重倉股依次是中航機電、內蒙一機、中直股份、中航電子、中航飛機、中航沈飛、四創電子、國睿科技、中航電測、中航高科。從股票名稱中就能感受到,其對“中航系”格外偏愛,但觀察十月份的走勢,恰恰是中航系股票對其凈值傷害最大,中航飛機、中航沈飛、中航電測、中航高科的十月份股價跌幅全都超過3%。而三季報的股票資產配置占比高達94%也進一步加大了其業績壓力。
而從今年內的業績表現看,其截止到11月7日收盤,年內凈值上漲17.42%,也遠遠落后于28.05%的同類產品均值。
考量一只基金是否有投資價值首先需要看的就是基金經理,國投瑞銀國家安全混合的基金經理李軒的從業經歷卻讓人無法對其充滿信心。
資料顯示,李軒曾任德邦證券研究員、上海星高科技集團產業投資公司分析師,2010年4月加入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其第一次擔任基金經理管理的就是國投瑞銀國家安全混合,并一直管理至今。
在2017年4月18日到2018年12月29日期間,李軒還管理過國投瑞銀招財混合,但這段時間該基金付出了-30.21%的虧損,而同類產品的平均值僅有-11.38%,也因此位居986的產品排名的第910位。
國投瑞銀國家安全截止到三季度的資產規模為11.74億元,而投資者結構上,雖然時常此消彼長,但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長期也基本維持在各占一半的水平,可見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都讓這只基金傷害的不輕。
這似乎也從側面反映了公司近些年資產規模縮水的原因。國投瑞銀基金公司成立時間早在2002年,說起來也并不晚,但十幾年卻始終無法將規模增至千億元門檻以上。2014年牛市過后,借助投資者的熱情,在2015年和2016年時,公司的資產規模顯著增加,即便如此,在最高時也僅有995.58億元,而2018年過后,資產規模又迅速下滑到了769.47億元。
進入2019年,在年初的A股大漲推動下,不少基金公司都加速成立新產品,規模上漲明顯,而反觀國投瑞銀基金公司,到今年三季度時的資產規模卻繼續縮水到760.23億元,排名也從2012年時的25位下滑的到如今的44位。
新手管理4年累計虧損32.6% 混基風控優勢全無
如果從國投瑞銀國家安全的累計業績看,則更加讓人失望。從2015年12月2日至今接近4年時間,該基金累計虧損達32.6%,截至11月7日的累計單位凈值僅有0.674元。
從申報時間算起,該基金可謂是抓著當初那輪牛市的牛尾巴成立的,但誰能想到,進入2016年,A股市場迅速變臉,加之,在投資范圍上以精選國家安全主題的相關上市公司股票進行投資,所以在重倉軍工行業的情況下,成立第二年凈值就虧損了8.05%。
2017年A股價值投資興起,全年滬指漲幅6.56%,其余只是更是漲幅巨大,然而這只基金卻依然虧損14.99%,2018年熊市壓力下繼續虧損26.13%。連續三年的虧損讓投資者苦不堪言。說起來,今年這百分之十幾的漲幅已經是讓人喜出望外了。
但讓人疑惑的是,雖然國投瑞銀國家安全限制了投資主題,但在市場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基金經理完全可以借助混合型基金的優勢,減少股票資產倉位,適量增加債券資產占比,從而達到主動管理。
然而從過去的年報看,2016年到2018年期間,其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始終在94%以上,同期的債券資產占比卻是零,這樣的一邊倒現象完全失去的主動管理的意義,其原因也很可能是因為基金經理李軒在管理經驗上欠缺。
今年5月份,國投瑞銀前任總經理王彬因任期屆滿離職,此后副總經理劉凱代任,而10月28日,國投瑞銀公告,王彥杰即日起任職總經理職務。其此前任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此次空降國投瑞銀業內預計應該也會從投研體系入手,因為從公司旗下產品業績看,累計虧損的多為混合型基金,而在股票型基金方面公司僅有一只主動股票型基金,其余均為指數型股基。從近3年來看,國投瑞銀旗下有6只基金虧損在10%以上。
表現不佳的業績造成公司產品在投資者心中失去吸引力,從而呈現出規模的下滑。而在固收產品方面,相比2018年,其目前的債券型基金規模下滑了11.39%,貨幣基金規模下滑4.05%。
近年來,國投瑞銀基金公司頻繁出現“迷你基金”清盤現象,僅去年,該公司就有9只(各類份額合并計算)基金慘遭清盤,而從最新規模看,仍然有7只基金的資產規模低于5000萬元清盤紅線以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公募基金行業,這樣的現狀顯然讓國投瑞銀十分不利。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