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房”取代“舊農房”:江蘇鹽城完成逾5萬戶農房改善
中新社鹽城11月23日電 (記者 周音)江蘇省鹽城市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住房。鹽城市委近日宣告,全市2098個涉農村14143個自然村,到2022年規劃布局736個新型農村社區,將改善20多萬戶農民住房。
記者日前在鹽城市建湖縣恒濟鎮恒東村看到,以往的“一門兩窗、六十平方,前面柴房廚房、后面豬圈茅房”的舊農房,被一排排灰瓦白墻、樓上樓下、陽臺觀景、庭院賞花的二層“小洋房”取代。目前,鹽城已開工建設農村集中居住點197個,完成5萬多戶農房改善。
鹽城農房改善不搞“一刀切”,根據地理、民俗、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確定推進模式,結合各地不同的地域風貌、產業發展、村落文化、旅游資源等,打造不同風格的新型農村社區。
江蘇省鹽城市是人口大市、農業大市,村莊布局絕大部分形成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強調,明年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如果仍有不少農民住在破舊、危險的房子里,算什么小康?他強調,要優先解決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保障最困難農民最基本的住房安全。
戴源介紹,鹽城市根據農民意愿,著力點始終放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上。一是不趕農民上樓。新型農村社區以2—3層為主,每戶建筑面積原則上以80—200平方米為主,托底安置戶面積適當小一點,五人以上戶可以做一些大戶型,不建多層、高層,宅基地一般不超過200平方米,加上基礎設施配套,新型農村社區戶均用地0.4畝左右,規模適度控制在300—500戶左右。
此外,堅決不搞強拆,把工作重點放在“危舊破矮空散”的農房上。尊重農民意愿推進新舊房過渡,原則上拿到新房再拆老房。
二是不增農民負擔。廣泛推廣統建、代建、聯建、自建等建設方式,邀請村民代表全程參與工程質量監督,在補償政策、房屋選擇等方面堅持依法辦事、陽光操作,土建成本一般在每平方米12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改善農戶拿到同等面積的住房一般花錢2萬—3萬元左右,每個改善農戶自建房花費一般在5萬元左右,切實減少農民投入。
據悉,江蘇計劃3年內改善蘇北30萬戶農村住房條件,省級財政已預撥逾100億元專項資金,今年年底前改善10萬戶農民住房條件。(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