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大勝2019:用“激光+AIoT”重構競爭格局與產業價值
[釘科技述評]彩電業的否極泰來,并不遙遠。2019年,雖然行業整體低迷,但依然顯露出一些反彈的跡象。行業在經過20多年的充分競爭后,終于出現了一家市場份額穩定超過20%的寡頭品牌——海信。這個領軍品牌不僅在包括激光電視在內的高端大屏市場持續發力,而且在5G商用的大背景下率先落地AIoT智慧社交場景,用高頻的技術創新激活市場需求,在打破行業增長瓶頸的同時,實現了競爭格局和產業價值的重構。
市場:20%份額拿下彩電行業“第一”重構競爭格局
基于營銷宣傳的需要,一些品牌熱衷給自己貼上各種“第一”的標簽。就彩電行業來說,由于互聯網品牌和跨界品牌的大肆炒作,市場的“第一”之爭似乎更加激烈。不過,熟悉行業的人都知道,不少所謂的“第一”,其實摻雜著很多水分。
比如,一些互聯網品牌號稱自己“出貨量第一”,但出貨量并不等于實際銷量,出貨量與真正交付到用戶手中的數量會有較大的差別,并且其所謂的大出貨量是建立在產品低均價的基礎上的,很大程度上衡量品牌作為的銷售額市場占比其實非常低。另外還有一些品牌的“出貨量第一”是因為包括了大量的代工業務數據,并非自有品牌的第一,含金量也不足。再比如,一些彩電品牌會宣稱自己“市占率第一”,但銷量數據包括了旗下子品牌,并且衡量高端化成果的產品均價、銷售額份額也不夠高。
真正的市場第一,行業知名的市場調查機構中怡康已經給出了權威答案。2019年11月,海信電視以零售額占比21.74%、零售量占比20.45%的成績在所有品牌中高居榜首,分別比上月再增長0.4和0.15個百分點。至此,海信電視零售額份額已經連續11個月超過20%。
與前述品牌不同,海信的第一含金量十足。其一,中怡康的監測數據是零售數據而不是出貨數據,反映的是基于用戶需求和交易結果的市場真實競爭格局;其二,海信電視的第一,并沒有計算海信系所有品牌,即便在沒有計算旗下以“互聯網、年輕化”為標簽的子品牌VIDAA的市場份額情況下,依然是行業第一;其三,海信電視的產品均價達到了國內品牌第一的4454元,零售額份額連續11個月突破20%,說明海信電視的第一并不以低價為前提,是在用價值贏得信賴。
如果對彩電行業不太熟悉,或許對20%這個指標不夠敏感。但實際上,回顧彩電行業的發展歷程,尤其是進入平板電視時代以來,在海信之前還沒有一個品牌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度。
20多年來,頭部五大彩電企業之間的份額差距非常小,市場份額基本都在10%-15%之間徘徊,彩電行業的品牌集中度相對其他大家電行業來說非常低。海信2019年的表現則徹底打破了這種力量均勢,讓市場格局從“群雄逐鹿”走向了“一超多強”,彩電行業首次誕生了一個市場份額超過20%的寡頭品牌。
小米電視低價沖量、華為“智慧屏”高舉高打,一些傳統彩電巨頭在市場下行周期逐步掉隊……沒有不變的格局,只有不變的競爭,當海信以“彩電寡頭”的新身份進入2020年,市場的“馬太效應”必將繼續強化,20%不會是終點,而是繼續收割市場的新起點。
激光:“風景獨好”背后的“產業協同”與“爆品第一”
近年來,QLED、OLED、Micro-LED、激光等顯示技術百花齊放,不過就增長態勢和增長潛力來看,不同的顯示技術卻有著不同境遇。特別是,當三星主導的QLED和LGD主導的OLED在宣傳上展開兇猛的“互黑”后,QLED和OLED的未來發展難免蒙上了一層陰影。
作為第四代顯示技術的激光電視,卻呈現出“風景這邊獨好”的發展態勢。一個代表性的事件是,2019年9月,首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在海信的主場青島成功舉行。
這次論壇是激光顯示產業鏈上的超級玩家首次齊聚的盛會,既包括海信、長虹、極米、華錄等激光顯示整機廠商,還包括德州儀器、日亞化學、理光等激光顯示上游供應商企業,以及蘇寧、國美、京東等激光顯示產品渠道商,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超過100家。
首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的舉辦,顯示出包括芯片、光源、屏幕、鏡頭、整機等激光顯示產業鏈企業正在加強協作與創新,對外用一個聲音說話,在產業大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命運共同體。
不僅產業鏈在協力推動激光電視產業發展,在市場端,激光電視也處于“暴走”狀態。中怡康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份,激光電視整體銷售量和銷售額分別增長了91.59%和62.44%,在中國80吋及以上大屏電視市場的銷量和銷售額占比分別達到45.72%和43.99%,是今年彩電市場上增長最快的產品品類。
作為激光電視市場的領軍品牌,海信在激光電視市場具有無人可以企及的統治力。根據中怡康零售監測報告,今年1-11月,海信激光電視的銷售量同比增長了76.60%,占激光電視市場的比重達到84.40%。
此外,2019年登上彩電年度暢銷榜top10榜首的,不是傳統的液晶電視,不是QLED電視,也不是OLED電視,而是海信激光電視80L5。在這一現象級爆品大獲成功后,海信繼續將激光電視尺寸下探至75吋,延續了爆品的態勢。不久前,海信發布了全球首臺全色激光電視75L9S,憑借著健康護眼、超強色彩表現力等優勢,在上市第二周就登上暢銷榜單冠軍的寶座。
全色、可卷曲、屏幕發聲……海信激光電視在5年完成5次迭代升級的基礎上,依然保持著高頻的創新節奏,讓健康護眼、節能環保、色彩逼真的激光顯示技術產品化、產業化,帶動中國彩電行業向自主可控、大屏高端方向深化發展。
5G+AIoT:落地智慧社交場景重塑大屏經濟激活產業價值
華為以“智慧屏”的名義進入彩電賽道,雖然從銷量來看不足重構市場格局,但其入場客觀上還是帶熱了“屏幕智慧化”這個發展方向。
之所以業界對華為智慧屏十分重視,5G是重要原因。當5G與AI、IoT融合發展,彩電行業就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間,相信這也是華為決定進入彩電行業的原因所在。
雖然5G+AI+IoT是公認的產業發展趨勢,但如何找到具體的落地場景,依然困擾著行業企業。在這方面,率先給出答案的不是華為,也不是小米,更不是很多已經掉隊的傳統彩電品牌,而是海信。
在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中,社交需求位于第三層,僅次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類的強需求。以大屏社交為切入點,海信在今年打造了一款AI智慧能力突出的社交電視S7,開創六路視頻暢聊、邊看邊聊和共享放映廳等多種模式的大屏社交娛樂新體驗。
在智能家居時代,社交不止于人與人之間,還會在物與物之間。因此,電視作為控制中心,必須具備與其他品牌和品類的產品互聯互通的能力。而海信恰恰在這方面早有布局。海信兩年前低調創設的國家級智慧家居平臺——聚好聯,目前已經接入120多個品類數十個品牌的AIOT設備。如此,海信就打通了儲備已久的2C和2B用戶,打造了一個超越智能控制中心的、疊加社交功能的大屏應用平臺。
“社交”讓大屏的能力有了很大拓展,更加智慧的大屏既具備一系列殺手級應用,同時還成為家庭物聯網的控制中心,讓用戶有了重回電視大屏的動力,也讓電視行業擁有了更廣闊的商業運營空間。
與小米、華為這些后來者相比,海信的優勢不止于率先找到了智慧化的落地場景,更體現在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掌控方面。面對撲面而來的5G+AIoT的技術浪潮,海信除了自主掌控激光顯示技術之外,還相繼研發了疊屏電視、社交電視,成立了芯片公司全力攻克SOC級芯片,形成了“芯片+屏幕+應用”聯動創新發展的局面,構筑起競爭對手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2019年對于海信來說,是大勝的一年,年末,海信電視也有了一個顯性改變:12月2日晚,海信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由“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擬變更為“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從電器到視像,說明這個電視領軍品牌的主營業務范疇和長期戰略布局有了更大的外延,從單純的電器制造和銷售到包括技術、終端、場景、云端、內容等在內的視像產業鏈布局,也有助于資本市場提升對海信的估值水平。從行業來說,海信電器更名是一個強烈信號,彩電企業的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必然要進一步迭代升級。
海信的2019,不僅給彩電業,其實也給一度整體不振的家電業帶來了啟示:等風來,不如造風去。單純預測未來的走向和等待未來的機會都不能讓品牌創造卓越,海信之所以能贏得未來,是因為他從來都在努力創造未來。(釘科技原創,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釘科技網”)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