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小便時外陰腫脹是怎么回事?
近期門診,有幾個媽媽咨詢小便時外陰腫脹的問題。小便時為什么會感覺外陰腫脹呢?這是水腫惹的禍。不同的孕媽媽水腫的部位和感覺不同,比如有的早晨能穿進去的鞋子到了下午或晚上就夾腳或根本穿不進去了;有時會發現外陰部腫脹,在小便時感覺更明顯一些;有時會出現下肢、下腹甚至全身的水腫現象;那這些水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生理性水腫
孕期水腫,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所謂生理性水腫,就是由妊娠引起的,即身體本無疾病,是由于妊娠而導致的生理現象。
生理性水腫的原因
生理性水腫是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懷孕后的解剖變化、血液循環、激素變化等。從解剖方面說,孕媽媽們都知道,懷孕過程是胎兒從小到大的過程,孕媽媽的肚子也越來越大。在懷孕的頭3個月,子宮位于盆腔內,盆腔有一定的空間,內有膀胱、直腸。這時主要影響膀胱和直腸,會出現尿頻、便秘等癥狀。隨著孕周增大,子宮出盆腔,進入腹腔后,隨著胎兒越長越大,占據腹腔的空間也越來越多。肚子里面能活動的器官,都會為子宮讓出地方,而不能活動的器官和組織,就要受到子宮的壓迫了,比如血管。血管分為動脈和靜脈,動脈血管下行供血,動脈壓力大,血管管壁厚,受子宮的壓迫影響小。而下肢回流到心臟的靜脈就不同了,它血流壓力小、流速慢、靜脈管壁薄、腹腔內靜脈管腔粗大,很容易受到增大的子宮壓迫而導致血液回流受阻,導致下肢、外陰、腹壁等水腫的出現。
從激素變化來講,雌激素在體內有導致水鈉潴留的作用,懷孕期間孕媽媽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大大升高,致使機體內各個組織的水分增加,引起水腫。
從血液循環來說,懷孕期間,人體血漿增加1000ml,紅細胞增加450ml,使血液呈現稀釋的狀態,這也導致了孕婦在孕晚期容易出現下肢、外陰甚至腹壁、全身的水腫。
外陰腫脹是生理性水腫
孕婦小便時感覺的外陰腫脹,也是由于靜脈受壓迫,外陰局部靜脈腫脹引起得。由于排尿時腹壓增加,血管受壓加重,子宮下移,胎頭壓到盆壁,使外陰部靜脈回流短暫障礙,引起外陰靜脈充血,導致腫脹的感覺。
生理性的水腫對胎兒無影響
不少孕媽媽擔心,生理性的水腫是靜脈回流受阻引起的,那會不會對胎兒有什么影響呢?其實既然說它是生理性的,那么就是一種妊娠的自然現象,對胎兒沒有影響。
懷孕晚期最容易發生水腫
在進入妊娠晚期(28周以后),子宮逐漸增大,壓迫下腔靜脈后會容易發生水腫。
生理性水腫產后即可恢復正常
產后數日,通過排尿及產后大量流汗,可將體內過多水分排掉,水腫即會消退。
孕婦水腫應怎么辦?
適當的休息,減少站立、走動,會使下肢血液回流增加,水腫減輕或消失。
穿著緊身的衣服會導致你的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引發身體浮腫。因此,孕媽媽在懷孕期間盡量穿著寬松的衣服。
建議孕媽媽在睡前(或午休時)把雙腿抬高15-20分鐘,可以起到加速血液回流、減輕靜脈內壓的雙重作用,不僅能緩解孕期水腫,還可以預防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的發生。
孕媽媽臥床休息、睡眠時,建議面向左側躺,這樣可以避免壓迫到下肢靜脈,并減少血液回流的阻力,還可以減少對心臟的壓迫。如果孕晚期孕婦平躺時間長,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過長,會導致回心臟的靜脈血明顯減少,出現血壓下降、心率減慢、甚至休克,這在醫學上叫做“仰臥位低血壓”,會危及孕婦及胎兒的生命。
病理性水腫
還有一種水腫是病理性水腫。病理性水腫,顧名思義就是身體出現了異常的變化、疾病導致的水腫,這個要特別注意。
病理性水腫的原因
首先從營養角度講,如果孕期營養缺乏,孕婦出現了低蛋白血癥,會使機體的組織之間的滲透壓發生改變,血管內的液體滲漏到組織中間去,如腹腔內、盆腔內等等,導致下肢、外陰、腹壁甚至全身水腫。所以,孕期要注意增加蛋白的攝入和營養的補充。如果營養改善了,蛋白增加到正常,水腫就逐漸消失了。其實,現在這種原因引起的水腫已經很少了。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孕媽媽們都是家庭中“熊貓”級的人物,自然不會出現營養的缺乏。
比較嚴重的引起水腫的疾病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這是一種危險的且常見的妊娠期并發癥。它會引起孕婦高血壓、水腫、蛋白尿,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發育不良,甚至危及孕婦、胎兒生命。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有什么可怕之處?
在平時沒有高血壓的孕婦,妊娠后可能會出現血壓升高,出現蛋白尿。這就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了。引起該疾病的原因不清楚,但是它會引起全身的水腫。水腫還是一個小問題,更大的問題在血管內。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全身小動脈屬于痙攣狀態,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壁損傷,通透性增加,導致體液和蛋白的滲漏,引起全身臟器的水腫狀態,包括心、肝、脾、腦等。血管內液體的滲漏,會導致血液濃縮,易誘發血栓。小動脈痙攣,會導致血壓升高,過高的血壓可能誘發子癇,即全身抽搐、暈厥等癥狀,甚至出現腦出血,危及生命。前期熱播的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中的文佳佳得的就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最后差點丟了性命。
孕媽媽做好產檢和自身檢測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說起來很可怕,但對于大多數孕媽媽來說,還是不會發生的。那么如何知道是否有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呢?這就要求孕媽媽們定期進行產前的檢查了,定期測量血壓,檢查尿液,看看有沒有蛋白尿。自身監測呢,要注意身體水腫的發生情況,是否在下肢還是全身,是否在休息后能消退。休息后能消退的水腫,大多是生理性的。而一直不消退,則要注意是不是疾病所致。同時呢,也要注意體重的增長速度。如果體重增長過快,要警惕隱性水腫的發生,這也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是一種先兆。那怎么樣才算是增長過快?如孕婦體重每周突然增加了500g以上,或每個月增加了2700g以上,就表明可能有隱性水腫的存在了,要到當地的醫院去檢查才好。
總之,懷孕晚期出現下肢水腫、外陰水腫、排尿腫脹感,不必過于緊張,大多數是懷孕后的一種生理表現,應多注意休息,如果休息后可消退,就沒有關系。如果休息后水腫不消退,要及時就醫檢查,警惕是病理性水腫。
- 標簽:妻妾成群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