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北京軟件業規模千億變萬億
日歷翻到2007年。用友公司董事長王文京拒絕了微軟誘人的戰略投資,選擇繼續投身做中國人自己的軟件廠商;京東則搭建起以“北上廣”為基礎的全國銷售網絡,同年還“誕生”了京東商城;雖然金山成功上市,但雷軍毅然辭職踏上創業路,這才有了后來的小米……
也是從這年開始,北京軟件產業規模邁上了千億臺階。但讓人想象不到的是,之后11年間,這一產業飛速發展,已攀升到萬億級別。在日前開幕的第23屆中國國際軟博會上,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透露,北京軟件產業發展質量與效益穩步提升,創新活躍度不斷提高,產業規模已經提前實現了“十三五”規劃目標。
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目標
半個月前,國際標準化組織數據管理和交流委員會在韓國確定《SQL9075 2018 流數據庫》、《AI-in-Database庫內人工智能》兩項國際標準將由中方主筆。這是30年來中國在數據庫領域首次打破歐美壟斷,確立技術主導權和標準話語權。
鮮為人知的是,承擔著這兩項標準主筆任務的企業——柏睿數據公司,成立還不到5年時間。除了北京總部外,柏睿還在美國硅谷、澳大利亞悉尼、印度新德里和中國上海、廣州、甘肅等地都設有研發中心和分支機構。
這樣的發展速度是北京軟件產業的縮影。2018年軟件產業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大關的同時,北京也提前實現了“十三五”規劃目標。數據顯示,北京軟件企業已有2.74萬家,營業收入1.09萬億元,從業人員更達到86.7萬人。
企業數量增加的同時,質量也在提升。據悉,2018年,北京軟件產業的行業增加值是3859億元,同比增長了19%;企業平均營收達到3.4億元/家,增長了16%。
在北京打造高精尖產業結構的背景下,軟件產業的貢獻度進一步提升,已經成為高精尖產業的領頭羊。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成為全市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精尖產業的關鍵領域,以全市八分之一的GDP總量貢獻了三分之一的增量。軟件產業還助力文化創意產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在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中占比超過6成。
每天誕生9.2家軟件企業
“從寫第一行代碼開始,柏睿數據就具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柏睿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創新,是北京軟件產業蓬勃發展的動力源。不久前發布的全國首個“顛覆性創新榜TOP10”上,來自北京的百度、曠視科技、字節跳動、寒武紀、搜狗紛紛上榜,占據了半壁江山。
第23屆軟博會上,市經信局發布的《2019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報告》披露,北京已經成為全國軟件創新名城,原始創新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北京軟件著作權登記量為16.3萬件,同比增長30.6%,占到全國的14.8%,位居全國第二;同時,行業專利申請量為18.74萬件,同比增長28.8%。
“網絡安全、移動支付、智能家居、身份驗證、數據處理、人臉識別等技術成為專利創新年度熱點,在人工智能、5G、北斗導航、無人駕駛等領域,北京都緊跟全球軟件技術的創新前沿。”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行業發展活力還在繼續。據介紹,去年北京軟件業新增企業3375家,平均每天誕生9.2家企業。對比來看,北京軟件行業新增企業的增速已經高于第三產業的平均增速,并且明顯高于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
產業活力向京津冀輻射
過去牧民放牧,往往要頂風踏雪走幾十公里;而今,足不出戶就能實時掌握牛的位置,甚至還可以推薦最佳巡回路線。
這個基于北斗技術的“智慧畜牧”由位于順義區的北京福通互聯科技公司研發。目前,順義區已成為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融合發展區,吸引大批企業匯聚。幾十公里外的海淀和亦莊,則是該產業的技術創新研發區、高端成果轉化和應用示范區。這也讓北京成為北斗系統建設與產業發展的首善之區、技術研發的總部基地和應用服務推廣的發源地。
結合各區域的功能定位和高精尖產業布局規劃,本市形成了各具特色、協同發展的軟件產業新格局。比如,海淀區聚集著全市大部分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當前正大力發展高端軟件開發與服務、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產業;朝陽區擁有愛立信、惠普、英特爾、三星等跨國總部型企業與阿里巴巴北京總部、58同城等知名互聯網企業,通信產業聚集發展態勢明顯;“老工業區”石景山近來也動作不斷,重點發展文化創意、游戲動漫、虛擬現實產業……
不僅如此,北京軟件產業正輻射著更廣闊的腹地。這位負責人拿出一組數據:從2014年到2018年,已經有631家北京軟件企業累計在天津、河北設立分支機構1826家;去年,全行業對兩地出資額達到131.6億元,同比增長39%。“北京軟件產業在三地創新協同上貢獻力量,也正在加速夯實‘北京瘦身提質、天津強身聚核和河北健身增效’的協同發展格局。”他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