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王“進退兩難”
本報記者 方超 童海華 上海報道
年末已至,上海樓市正在打響收官之戰,但備受關注的地王項目卻“進退兩難”。
不完全統計,2019年12月,上海樓市將有近40個樓盤集中入市,而據克而瑞上海數據顯示,11月僅有15個項目入市。上海鏈家數據也顯示,12月16日至12月22日期間,上海全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量環比增長25%,成交金額環比增長13%。
除了推盤量勁增以外,誕生于2016年前后的多個地王項目也趕在年末新推房源入市,成為滬上樓市一大看點。如公元2040項目于12月9日加推房源入市,而其是浦東祝橋板塊的地王項目。
盡管如此,在一片年末沖刺的熱鬧中,依然有相當部分項目“備受冷落”。如寶山區顧村板塊“地王”項目央璽,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其2019年分別于6月、10月兩次開盤,675套房源至今仍然有381套為可售狀態。
滬上樓市難復往昔熱鬧,一些房企上海區域業績也受此波及。據易居克而瑞發布的《2019年1-11月上海房企權益銷金排行》顯示,2018年曾入榜的中駿集團等已在榜單中不見蹤跡。
而此前多次出售上海項目的金融街(8.120, 0.04, 0.50%)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融街”)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稱,金融街對于開發物業的銷售、持有運營以及持有運營成熟后銷售均屬于公司正常經營行為安排,未來“將會持續關注上海市場并在合適時機加大投資力度”。
推盤量激增
進入年末時刻,上海樓市似乎也迎來多月不見的熱鬧景象,推盤量急劇上升。
不完全統計顯示,2019年12月,上海將有近40個樓盤推出新房源入市,遠高于11月份的15個。另據上海鏈家監控數據顯示,12月16日至12月22日,上海市場新增供應1874套,環比增長44%,新增供應均價62309元/平方米,環比增長1%。上海鏈家市場研究部資深分析師楊雨蕾對此認為,“年末隨著新增供應逐步增加,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成交量的增長”。
上海中原地產數據也顯示,12月16日至12月22日期間,在供應方面,上海樓市繼續呈現向上趨勢,其中,“入市面積達到26.7萬平方米,環比增加72%,入市項目也增加到7個”。
對此,上海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認為,年底項目集中入市,“我覺得更多的是房企在沖業績或者是排名”。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部分項目來說,恐怕存在即使想沖業績或也無能為力的情況。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實地探訪位于奉賢區肖塘路與肖南路交匯處往南約200米的華潤塞拉維銷售處,除了幾位不時向玻璃門外探頭觀看的工作人員外,并無其他購房者步入其中。而銷售人員表示現在購房有九九折優惠,但稱首付款支付周期為7天,最遲為月底,“要不然不賣”,并稱,“一直都有這活動”。
而實際上記者曾在10月探訪過該項目,購房優惠同樣為九九折,甚至在國慶期間有過“買賽拉維疊墅,可贏奔馳好禮”的活動。
花樣促銷手段、折扣月月有,盡管如此,華潤塞拉維項目的去化情況卻難言樂觀,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華潤塞拉維項目已在2月17日、7月30日兩次開盤,共計732套住宅入市銷售,但迄今為止,“已售總套數”為132套,“可售總套數”達到595套。
而去化不佳的不僅僅是華潤塞拉維。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位于松江淶寅路658弄的綠庭尚城璟悅,發現打著大虹橋輻射區、地鐵精裝社區等概念的該項目銷售數據也并不好看。
盡管如此,綠庭尚城璟悅銷售人員表示當前價格并沒有優惠,但記者走訪該項目發現,多幅“單價40067元/平方米精裝新品火爆熱銷”的巨幅廣告圍繞于在建住宅樓周圍,頗為顯眼,但吸人眼球的單價下則備注了極小的字眼“23號樓201室”,而安居客顯示該項目44518元/平方米。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該項目在11月、12月簽約次數分別為36次、11次。
圖為綠庭尚城璟悅在建住宅樓,多幅“單價40067元/平方米精裝新品火爆熱銷”的巨幅廣告圍繞在其周圍,頗為顯眼。方超/攝影圖為綠庭尚城璟悅在建住宅樓,多幅“單價40067元/平方米精裝新品火爆熱銷”的巨幅廣告圍繞在其周圍,頗為顯眼。方超/攝影
對此,記者致電該項目開發商上海綠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并不清楚相關情況,但其拒絕轉接和提供其他聯系方式。
梳理可發現,去化不佳的項目遠不止這些,如位于寶山區的中冶上河雅筑從11月12日開盤至今,已售總套數為85套,可售總套數為275套。
不僅如此,入市項目的認籌率也較低迷,相關數據顯示,如綠庭尚城璟悅認籌比為15.22%,中冶上河雅筑稍高一些,為19.44%。
值得注意的是,在11月入市的高端項目中企濱江悅府認籌率100.89%,八埭頭濱江園為68.55%,而11月份之前開盤的福晟錢隆廣場認籌率達到650%,前灘晶萃名邸認籌率則超過300%。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認籌率比較低表明市場的表現還是比較弱的,下半年上海市場是有所反彈,但是一直起不來,可能個別月份比較好”,但從“實際情況來講,現在市場還是降溫”狀態。
地王項目年末搶收
在年末的滬上樓市,地王項目自帶光環,一入市就備受關注。
其中,12月9日,浦東祝橋板塊的公元2040三期項目正式開盤,據悉其本次取證房源共364套高層,面積約86平方米-117平方米,均價在45481元/平方米左右。
當年該項目可謂風光無兩,2016年7月27日,上海市出讓浦東新區祝橋鎮中心鎮區核心區G-10地塊。最終,金地力挫融創、平安不動產、龍湖等競拍對手,以88億元總價摘牌,一舉創下彼時的上海總價地王,溢價率高達286%,樓板價達到33023元/平方米。
而在此前的11月8日,位于嘉定區封周路885弄的板塊地王項目西郊金茂府也加推房源入市。據悉,此次共計235套房源,主力戶型為211套約100平方米的小高層,另有24套疊加別墅,均價46412元/平方米,媒體報道顯示其認籌率僅三成左右,而其2019年2月首次開盤認籌率高達161%。
盡管如此,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西郊金茂府銷售情況較好,其年內三次開盤共計推出1094套房源,目前可售狀態為142套。
將時間撥回到2016年6月,彼時,建發房產以41.98億元的價格,擊退華潤、碧桂園等11家房企,奪得嘉定區嘉定新城E27-1地塊,溢價率達到68%,樓板價達到30289元/平方米。公開資料顯示,西郊金茂府項目是由建發房產、保利置業和中國金茂聯合開發。
不僅如此,很多已經入市的地王項目去化承壓。最典型的莫不過于位于寶山區富長路聯誼路交匯處的央璽項目,相關信息顯示,該項目是顧村板塊的地王項目。2016年,建發聯合中糧、首開,以67.9億元的總價拿下央璽項目地塊(寶山區顧村鎮N12-1101單元06-01地塊),成交樓板價高達53727元/平方米。
盡管地王頭銜加冕,三家房企聯合打造,曾弄出“買房送寶馬”新聞的央璽銷售情況似乎并不樂觀。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其在6月27日、10月18日兩次開盤之后,675套房源中仍然有381套為可售狀態,其10月、11月的簽約次數分別為46、44次。
除了銷售狀況不好,更為外界關注的則是,在2016年前后拿下的這些地王,在限價狀態之下,入市周期相當漫長,克而瑞上海數據顯示,其以2015年以來的上海成交的16宗地王為統計樣本,“這些入市地王的平均入市周期達33個月,遠高于全國平均入市周期18個月”。
在此情況下,不少房企最后似乎都在“割肉”進入市場,如顧村板塊地王央璽項目樓板價為53727元/平方米,但第三方平臺顯示其售價為62000元/平方米,而此前市場原認為其入市銷售價格在8萬元/平方米左右。類似還有的西郊金茂府,第三方平臺顯示其價格為46400元/平方米,而業內人士原預估售價接近6萬元/平方米左右。
盧文曦就認為,“限價短期不會取消,因此豪宅再捂也捂不出更多利潤,及時出貨回籠資金是最好選擇”,“市場可能還是會維持供大于求的格局,在此背景下,產品入市價格可能繼續受到承壓,低于預期入市或是常態”。
房企業績或受累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還有部分板塊地王項目遲遲未入市,如前灘三湘印象(4.640, -0.03, -0.64%)名邸等。
相關信息顯示,2014年,三湘印象以18.61億元競得浦東新區黃浦江南延伸段前灘地區Z000801編制單元36-01宅地,成交樓板價為6.66萬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114%,再次刷新幾個小時前由其他房企創造的地王紀錄。但至今距離拿地已有5年時間,項目仍未開盤。
記者針對開盤等信息,致電項目開發商,但對方表示,“不方便透露,看我們官微吧”。而根據本報此前報道,企業“希望盡快開盤入市,但上海需要企業排隊申領預售許可證,而且在售價方面,房管部門嚴格進行價格指導,公司還在持續溝通中”。
對此,嚴躍進認為,如果一直沒有開盤,“可能在等待一個機會,因為像前灘這樣一些地方,可能(開發商認為)明年的市場表現會比較好”,所以主動放緩開盤。
而盧文曦則表示,“主要還是跟企業自己節奏有關系”,其分析稱,各個房企到目前的年度目標完成情況不一樣,“有的房企可能長時間沒有開盤,年底對資金回籠指標有壓力,所以可能想辦法在年底先搶一波”。
與住宅品類冷熱不均相似,上海各個區域的熱度也不一樣。
上海鏈家監測數據顯示,分環線來看,11月份外郊環間成交2463套,占全市總成交數的46%。排名第二的郊環以外,成交1427套,內環以內成交量最低,為246套。而分區域成交量來看,前三位分別為浦東、寶山、和青浦。
另據上海中原地產檢測的新房各區均價圖則顯示,11月,靜安、長寧等呈現上漲趨勢,其中靜安已124690元/平方米“一騎絕塵”,上漲15.4%。而浦東、嘉定、青浦等區域則呈現均價下跌趨勢,其中嘉定下跌幅度達到13.3%。
在此情況下,布局滬上的各大房企也呈現出冷熱度不一的情況,但更為突出的或是相當部分房企所感受到的陣陣寒意。
易居克而瑞發布的《2019年1-11月上海房企權益銷金排行》顯示,2018年以35.29億元排在第24位的中駿集團已不見蹤跡,類似的還有融信中國、信達地產(3.990, 0.01, 0.25%)等多家企業,且榜單呈現出強者恒強的局面,2018年同期的榜首綠地集團為162.27億元,而2019年則為融創中國的208.35億元。
其中,中駿集團尤為引人注目,相關數據顯示其在上海的銷售額呈現下降趨勢,其中2018年在上海的簽約金額為34.94億元,而2017年為70.76億元,下滑幅度達到50.62%。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半報中,中駿集團并沒有公布上海市場銷售數據。
盧文曦從拿地角度分析稱,有些企業在上海拿地呈現出“不可持續性的”現象,“可能就是一兩年之內集中拿(地),拿完之后,后面幾年也沒有很好的補償”,其形象地表示,“不能飽兩年饑(餓)兩年”。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