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出臺足球職業聯賽新政 背后的考慮有哪些?
中國足球協會職業聯賽政策研討會1月9日在滬舉行。供圖
中國足協秘書長解讀外援人數、限薪額度等職業聯賽新政策
中國足協在2019年最后一天“壓哨”出臺2020賽季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政策,其中外援人數、限薪額度、U21政策、外援調節費等方面引發關注,9日在滬舉行的中國足球協會職業聯賽政策研討會上,中國足球協會秘書長劉奕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新政的出臺,劉奕坦言,是巨大的挑戰,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調控有點像房地產調控。既擔心房價降得過快,又擔心房價漲得過快。下降過快,銀行壞賬太多,老百姓資產縮水。房價繼續上漲,綁架經濟結構,老百姓承擔不起。”
中國足球協會職業聯賽政策研討會1月9日在滬舉行。供圖
新政規定,職業聯賽將增加外援數量,增強聯賽觀賞性和競爭力,但在2020年1月1日之后簽訂合同為新合同,外籍球員新簽工資不得超過稅后300萬歐元。
對此,劉奕解釋道,外援政策的制定,一直非常糾結。增加外援,是希望讓優秀俱樂部在亞冠賽場保持足夠的競爭力,此外多加一個外援,可以對天價內援形成一定的擠壓。
針對外援設定“工資帽”,劉奕認為,并不會影響到聯賽的精彩程度。“我們做了一個調查,俱樂部的工資投入中,有60%至80%花在外援身上。幫助俱樂部進行有效遏制投入,可以讓俱樂部擠壓投資泡沫,因此對外援工資的絕對值限制是最有效的手段,這是我們多方位考量后,得出的一個綜合方案。”
新政中還涉及年輕球員的發展和流通,談及該話題,劉奕說:“新政的制定,既希望年輕球員保持饑餓感,又鼓勵年輕球員突破‘工資帽’。”
劉奕表示,新政對于年輕球員把握兩個原則,一是保持人才流動性。讓年輕球員有更多的出場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希望聯賽中能不斷涌現青年才俊;二是保持平衡原則。調研中發現,如果年輕球員在第一份職業合同中待遇過高,會帶來運動生涯的惰性,所以要保持他們的饑餓感,因而設定了小的“工資帽”,但也鼓勵俱樂部給具備能力的年輕球員提供更優厚的工資待遇。
對于中國青訓市場的未來政策設計,劉奕強調:“我們希望增加青訓的市場行為,遵循誰投資,誰獲益,未來轉會制度和清算體系等方面將會向花資源,花資金去培養年輕球員的俱樂部傾斜。”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