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十大要點,家長要細品
一名家長成不成功不是看他為孩子賺了多少錢,而是看他給孩子多好的教育,那么家長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呢?下面是教育孩子十大要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環境熏陶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2、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3、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么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復制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4、樹立榜樣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范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5、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后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6、討論與交流
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于承認。
7、身體與素質鍛煉
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么),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8、大人的意見要統一
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9、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現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10、接觸社會
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商店、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以上就是關于家長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十大要點的詳細信息,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 標簽:三國之小兵霸途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