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六”個字,孩子一輩子!
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是靠成績與學歷衡量的嗎?不是,連做人都是失敗的,談何教育?
南懷瑾先生說過:教育的真正目的的是做人。
一個有出息的孩子,你給他摁倒泥巴地里他都能站起來。
一代名臣曾國藩,在教育上,對子女的要求是不要求考取多高的功名利祿,但是一定要把人做好,畢竟曾國藩對自己在做人的要求上也是十分高的,立志做一個完人。
曾國藩寫下《教子六項》,備受世人推崇,父母看看自己的孩子有無這6個特征:
勤、孝、儉、仁、恒、謙。
這六個字非常具有教育意義,,也是亙古不變的做人之道。
外在表現:勤、儉、恒
一、勤
俗話說: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我們大部分人身為普通人,起跑線是一樣的,如果還不勤奮做事,只會被被人遠遠甩在后面。
平日里父母也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要包辦他的生活、助長他的惰性。
二、儉
別看曾國藩的子女都是“官二代”,但是在生活中卻是很節儉的,當然主要是因為曾國藩本身就是個很節儉的人,一件衣服都要縫縫補補好幾次。
曾國藩認為,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一定不要讓他們養成了鋪張浪費的惡習,不然終會靠山吃空。
三、恒
人若沒有恒心,則一事無成。
曾國藩說:磨練自己要有如雞孵蛋般的耐心和韌性。
所以在做人做事上,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自我攻伐、自我砥礪,否則三心二意只會讓你一事無成。
內在修為:謙、孝、仁
四、謙
“滿招損,謙受益”,懂得謙虛是一種大智慧。
驕傲的人抬著頭,永遠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故步自封,所以我們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態,懂得謙虛,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并非十全十美。
學會坦然接受別人的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斷成長和進步。
五、孝
俗話說,百行孝為先,善待父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曾國藩做官的時候,經常給父母寫信,雖然說的都是一些瑣事,但是話越細、事越細,也就更能了解父母的情況。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做一個孝順的人。
六、仁
古人云:守恕仁之道,自修以求強。
在追求名利、追求成功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以仁修身,做一個有道德修養之人。
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劍走偏鋒,了解教育的真正意義,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 標簽:隨性所欲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