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孩子的氣質類型,養育過程事半功倍!
小孩子在5歲的時候,性格各方面的特征將會越來越明顯。他到底是屬于怎么樣的一個性格,是內向?是外向?只有更好的了解自己小孩的性格,才能幫他塑造更加健康的性格。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天生就具有某種氣質。就像不同的花需要不同的養育方式,孩子也是一樣。讀懂孩子的氣質類型,養育過程事半功倍!
一、如何判斷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
判斷內向外向主要是判斷能量從何而來?注意力投注在哪里更多?什么樣的情況覺得更加自在舒服?比例如何?劃分是否準確。
內向:如果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他會覺得他特別有心理能量,而如果在社交的過程當中,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他會覺得特別消耗精力,能量消耗特別快,感覺很累。
外向:小孩在公眾場合,社交的過程中比較興奮,跟小朋友或者很多人的場合感覺特別有能量,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感覺特別不舒服。
二、內向和外向性格的優勢和不足分別有哪些
性格內向的人一般做事更加細心沉穩,不咋咋呼呼的。而且大多行事低調,低調有時候是美德。
但性格內向的人很容易因為太過低調而錯失很多東西,而且他們可能因為不善于表達、不愛表達而在人際交往甚至職場上吃虧。
性格外向的人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通常性格開朗,是大家的開心果,活寶一樣的存在。在事業發展上和校園生活中都會如魚得水。這樣的人一般人緣較好,朋友多。但性格外向的人有時候也會因為太開朗而無心傷人,就是我們說的“心太大”了。
但是性格外向的人有時候也會讓人覺得“很吵”,這個度我覺得大家把握好就可以啦。
三、關于內向和外向性格的誤解
內向=說話少或者不愛說話,外向=健談
內向=自卑和焦慮,外向=自信
內向=害羞,外向不會害羞
內向=失敗,外向=成功
內向=情感不豐富,外向=情感豐富
內向=不喜歡探索新的事物,外向=喜歡探索新鮮的事物
內向=下屬,外向=領導
四、如何養育一個內向性格的孩子?
因為專注情感和思想,他們會很細膩,也可能很敏感
內向不焦慮或者適度焦慮>內向+過度焦慮
引導和練習可以有
跟隨節奏,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應用
孩子在成長,軀體+認知+情感+社交是一體化的
言傳身教很重要,避免養育者的過度焦慮和過度強化
不要隨意給內向的孩子貼標簽,比如膽小、懦弱等
五、如何養育一個外向性格的孩子?
1)讓孩子大聲地“想”出來:外向型性格的人通常會把自己的想法脫口而出。兒童心理學家說因為你的孩子想到哪說到哪,所以你可能覺得他就是信口開河罷了。但是如果你打斷他,他立刻就找不到思路了所以你最好適當地用噢!或者我明白了!來鼓勵他說完自己的想法。
2)教孩子不要搶話:讓孩子跟你一起做飯來培養他的耐性;或者利用親朋好友聚會的機會,讓他觀察和學習別人是如何溝通、傾聽、非常禮貌地相互交流的。每天放學后,可能你那活潑開朗的寶貝都要迫不及待地想跟你聊聊他一天的學校生活。這時如果你還沒下班,不妨留出15分鐘跟孩子在電話上聊會兒。因為跟你的談話可以幫他對自己一天的經歷加深印象。
3)正確理解“大話精”:我兒子的一個同學向大家炫耀:他有一個可愛的小妹妹;他家養了一只狗、一只貓和一只鳥;他對很多食物過敏,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他編造的謊言。這樣的孩子并不是有意要欺騙大家,他們只是下意識地想讓別人覺得一見如故,才會把腦子中想到的東西立刻脫口而出,從而很快能跟大伙熟絡起來。如果你的孩子在眾人面前夸夸其談,有時還撒了個小謊,你最好給他留點面子,不要當面戳穿他。但是作為父母,你得用類似 寶貝,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的話來提醒大家你的孩子有點夸大其辭了。當然,在你們獨處的時候,你就一定要直接告誡他做人必須誠實。
4)接受他不愿獨自做事的事實:如果你派孩子獨自清理房間,或者一個人去勞動,他會立即變得無精打采,興趣頓失。他總希望你能跟他一起打掃,或者僅僅呆在一邊不要走開就好。他需要有人陪的感覺。
作為家長,只有更好地引導孩子,讓孩子適應天性,充分發揮性格的優勢更為重要。如何養育我們的孩子,無論是內向型還是外向型,我們家長都可以適當的引導,言傳身教,避免過度的焦慮過度強化。讀懂孩子的心,以恰當的方式加以引導才最重要。
- 標簽:工口漫畫集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