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讀:學會放手,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前段時間上映的印度電影《神秘巨星》,賺取了無數人的眼淚,很多人說這是一部勵志片,而我卻覺得這是一部溫暖的家庭片,電影里的主角愛唱歌的女孩,在獲獎時說了這樣一句話:“真正的神秘巨星,是我的母親” 。
她之所以這樣說,正是因為沒有她的母親,就不可能成就后來的她。原來,她的父親是個暴躁的人,經常把怒火發泄在妻兒身上,甚至一度家暴。而她的母親,為了孩子的幸福敢于挑戰丈夫的權威,最終成就了女兒的夢想。
而現實中的很多父母,也如劇中的母親一樣愛孩子,卻把握不好愛的分寸,雖然不像劇中的父親一樣家暴孩子,卻常常打著“愛”的名義綁架孩子的幸福。
01、天賦不是長久的,需要指導才能得以升華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著名的鋼琴家朗朗和李云迪,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個曾跟朗朗、李云迪并稱為“中國鋼琴三劍客”的男孩,他的名字叫沈文裕。
少年時的沈文裕極有音樂天賦,11歲時就考入了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之后轉入漢諾威大學,成為李云迪的師弟,拜德國著名鋼琴大師凱沫林門下。
17歲時,沈文裕獲得了第14屆伊麗莎白王后國際鋼琴大賽第二名,成為該項大賽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18歲時,榮獲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專業媒體評價他的演是“比任何大師都美妙”。
可以說少年時的沈文裕就依靠著良好的音樂天賦和刻苦的訓練精神,為自己贏得了一手好牌,可是令人感到惋惜的是,這樣一個音樂天才,卻漸漸消失在世界音樂舞臺。原因很可笑,正是因為父母的過度管束和關愛。
沈文裕在德國學習的七年時間里,一直是母親陪同照顧。十幾歲的小男孩原本應該力所能及地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了了,可是他所有的衣食住行都由母親一手安排。衣服怎么洗,飯怎么做,錢帶了放在哪,怎么花自己帶的錢,坐什么車到什么地方,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識他一概不知,唯一一次忤逆母親的事情是自己不讓母親陪同,單獨跟同學一起在奧地利邊境待了兩天,結果回家的路上坐過了站,還是被母親接回了家。
母親的包辦一切使得他沒有任何自主生存的能力,種種現實問題使得他漸漸屈服了這種包辦模式。
如果他母親的過度包辦是導致他走向失敗的導火索,那么他的父親則生生剪斷了他飛翔的翅膀。
沈文裕的父親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人,他在兒子剛剛得獎之后不顧導師的勸阻執意讓其回國,他要求兒子絕對服從自己的決定,否則就會暴跳如雷地訓斥兒子,他明明不懂音樂,卻提出各種荒唐的意見,并且要求兒子絕對接受。
就這樣,一個天才鋼琴家被其父母重重地拉回到世俗的人群中。
天賦這種東西,其實是很脆弱不堪的,它必須要有足夠的指引才能得以升華,否則就會釀成唐吉訶德式的悲哀。而他的父母,太急于給這種天賦賦予世俗的經濟價值,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商品,從來不問孩子的意見,自以為是地替他決定一切,還美其名曰是“為了你好”。
02、這世間最悲哀的事不是做錯決定做錯事,而是做錯決定卻不自知。
曾經有人勸沈文裕要獨立,像個正常的男人一樣出去玩,出門帶上錢自己買東西,跟其他成年男子一樣去追女孩。可是他只是不說話,他的父親替他回答:“他舒服著呢,什么也不操心,你問問他想獨立嗎?他根本不想!”
就這樣,一對過度關愛又專制包辦的父母,養出了一個聽話順從的“成年嬰兒”,毀掉了一個音樂天才。
這個世界有個很可怕的邏輯,那就是父母以愛之名,打著“做什么都是為你好”的旗號,單方面地幫孩子做出很多決定,自以為為了孩子耗盡心力,毫不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教育理念,親手毀掉孩子的人生,還感嘆自己付出了一切卻沒得到想要的結果。
殊不知孩子從懂事開始便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生活,父母如何確定自己的決定便是絕對的正確、絕對適合自己孩子的成長呢?不去學習、不吸納新知識、不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一味地閉門造車,用自己的思想去改造孩子的人生,最終只能得到一個悲傷的結局。
03、不要以愛之名綁架孩子
前段時間,網絡上被北美碩士王猛(化名)1.5萬字控訴父母的長信刷了屏。
王猛從小就是“別人家孩子”,成績數一數二,四川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的生物系錄取,后來又考上了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后,卻是王猛和父母的徹底決裂,12年前王猛不再回家,6年前他徹底拉黑父母不再聯系。他將自己與家人的決裂歸結為“過度關愛”。
王猛自小的一切都由父母置辦,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求學擇校,所有的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上了初中和高中以后,父母還每天準點接送,就連到了外地,父母也委托親戚對其照顧,這種關愛愈演愈烈,終于慢慢變成了控制。
直到畢業以后,他用這種最決絕的方式來告別過去,為自己贏得了新生。
當他把這封萬字長信發到網上時,引起眾多網友的熱議,很多人對其進行了批判,認為他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不知道父母養育他有多么辛苦,甚至有人罵他白眼狼。
在眾多的批判聲中,有一位網友的留言收到了一千多條回復:
百分之90的人沒資格評論他,沒體會過,不知道會給自身帶來什么樣的痛苦。
家長給了孩子太多的關愛和控制,表面上看來生活似乎光鮮亮麗,其實內部早已產生了細微的裂紋,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控制的范圍越來越廣,等他有力量的時候,裂紋便會逐漸擴大,形成無法彌補的裂痕。
04、給孩子最大的愛是放手
楊瀾曾說過:
我很愛我的孩子,但我們不能照顧他一輩子,不能幫他去聽、幫他去看、更不能幫他在二十年后去競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讓擁有競爭能力,從而更好地去創造機會和財富。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的真正含義吧。
無論家長如何不遺余力地想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完美的生活,可孩子終究還是要學會自己面對一切,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真空狀態下,我們終究還是要讓孩子自己去面對一切不完美。
作為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自身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擺正自己的心態,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然后才能真正從根本意義上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放手”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家長管教孩子的心是值得理解的,其真正目的是希望能給予孩子更多的指導,讓孩子少走彎路。可是引導不是控制,關愛不是溺愛。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終究不是完整的人生,也無法讓孩子體會到擊敗挫折后那種成就感和喜悅感。
著名作家小霍丁
- 標簽:九鼎記漫畫下載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