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病毒性肝炎發病升高 已成國民健康“潛伏殺手”
非病毒性肝炎發病升高 已成國民健康“潛伏殺手”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記者溫競華)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專家表示,隨著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我國以脂肪性肝炎為代表的非病毒性肝炎發病率明顯升高,但因其病癥不明顯,患者往往疏于防治,不知不覺中增加了發生肝硬化、肝癌的風險。
脂肪性肝炎是非病毒性肝炎中最常見的一類,主要成因為脂肪肝。脂肪肝中最主要、最危重的兩類為過量飲酒導致的酒精性肝病和肥胖及代謝綜合征相關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國工程院院士、肝病專家莊輝說,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飲料酒總產量呈總體上升趨勢,酒精性肝病流行率明顯上升,肥胖流行率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呈平行上升趨勢。
“全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情況調查顯示,我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城市的流行率是21.83%,農村是20.43%。按照這個推算,我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能高達1.73億-3.1億,明顯超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率,需要引起重視。”莊輝說。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范建高指出,脂肪肝多無臨床癥狀,早期難以被發現,我國約有25%的成人患有脂肪肝,其中10%-20%的人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患者中15%-25%的人會因為肝纖維化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定期體檢有利于發現肝臟早期危險信號,及時防治。而要避免脂肪肝發展為肝炎,改變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治療措施。”范建高建議,通過合理膳食、增加運動、降低體重、戒酒戒煙等方法,多數與肥胖和飲酒相關的脂肪肝患者可以完全康復。若已發展至肝炎階段或同時出現“三高”問題,則要在此基礎上配合相關藥物治療。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