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上市公司去年跑輸大盤:"超20家民企資金問題較重"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環保上市公司市值累計增長6.5%(總市值加權平均),跑輸上證綜指和創業板。環保板塊漲幅在申萬一級行業漲幅中排名倒數第4,漲幅僅高于建筑裝飾、鋼鐵和采掘行業,整體表現較為疲弱。
中國環境報社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今天(14日)剛剛在京發布的《生態環境產業上市公司排行榜及分析報告(2019年)》稱,在市場融資環境持續收緊的情況下,此前高速發展的PPP項目業績下滑明顯,環保板塊整體重資產屬性顯著。當前版塊整體市盈率約為15%,維持在歷史低位水平。
1月14日,2020生態環境產業論壇現場。攝影/章軻
由于融資環境收緊、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公司財務成本提升等因素,在后PPP時代,此前承接較多水環境治理等PPP業務的公司正處于自我瘦身、收縮投資、向輕資產轉型的修復階段。大部分水處理民營企業為改善財務狀況,選擇“擁抱”國企、央企,持續推進混改。
整體來看,監測板塊定價機制較為靈活,雖然市場高質量的訂單減少,但監測市場正在往縣市級滲透,市場空間依舊足夠。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在發布會上表示,相較于2018年至暗時刻的環保產業整體回落,2019年前三季度,環保企業營收額在持續走高,融資情況有所改善,經營凈現金流有大幅好轉。
馬輝表示,“目前,環保產業整體仍在低谷,表現在企業營收和盈利能力疲軟,營收和歸母公司凈利潤增速單季度有所回暖。整體資金壓力依然比較大,資產負債率和財務費用率仍呈上漲趨勢。”
他透露,“截至目前,有超過20家環境上市民企遭遇較為嚴重的資金難題,不同程度地出現現金流承壓、債務危機,有些甚至資金鏈斷裂,瀕臨倒閉。”
馬輝表示,未來三到五年,常規環保問題將會基本解決,環境企業要不斷適應新問題、新市場,積極調整戰略,更加理性地面對當前的市場變化。“短期看資本,中期看管理,長期還是要看技術。以技術立足,靠硬核驅動將成為主流。”馬輝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