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說了氣話發泄完就沒事嗎?有時這就是孩子情緒不穩定的原因
照顧小孩,有時難免失去耐心,但是專家提醒,盡量避免過度憤怒、抑郁、焦躁,脫口說了氣話。對于小孩的情緒都會造成影響。
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這是詩人吳晟的經典詩句,道出了許多爸媽及照顧者的心聲。專家指出,小朋友也有情緒問題,建議家長在處理孩子情緒問題時,應該先整理好自己狀態,一旦過度憤怒、抑郁、焦躁,可能脫口說了氣話,這會讓孩子的情緒更不穩定。許多家長以為孩子送去托兒所、幼兒園時,就會輕松許多,但這個時候,卻常被孩子焦慮、易怒、不講理等各種負面情緒所困擾,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不可能沒情緒,不宜要求小孩不發脾氣不哭鬧
長大的孩子被期待不能像嬰幼兒時用哭鬧表達需求,但此時,又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處理自己情緒,此時,照顧者應該認同孩子會有情緒起伏,不宜要求孩子心如止水。若將情緒比喻為波浪,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目標應該放在如何辨識并處理那些可能造成暗潮洶涌的原因,帶領孩子乘風破浪渡過各種情緒波動,避免海嘯般無法收拾的局面發生。
處理孩子情緒之前,先按下暫停鍵,整頓自己情緒
如何處理兒童的情緒困擾、協助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更順暢,可是家長們重要且不簡單的任務。處理孩子的情緒之前,照顧者應該先在確認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適度的暫停時間,這是必要的。
趁著空檔,讓照顧者先整頓好自己的情緒,并思考如何妥善引導孩子的情緒。若照顧者感覺自己筋疲力竭,請務必尋求身旁的人協助。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這并非自私,而是為了更長遠的打算。
地雷!千萬別說:這有什么好難過的!
此外,當孩子抱怨或是講述心情時,家長千萬別說類似‘這有什么好難過的’否定孩子情緒的話語,應該正視孩子的情緒,協助澄清壓力源,并讓孩子表達情緒,與孩子討論合適的對應策略,以協助孩子渡過情緒困擾。
如果嘗試過一些方式后,仍無法有效協助孩子處理情緒困擾時,可以考慮尋求專家幫忙。不需覺得把孩子帶至兒童精神科就診是替孩子貼標簽,或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情緒困擾,有時需專業評估
就診可以協助照顧者了解孩子可能面臨的困擾,學習如何跟孩子溝通以及幫忙孩子處理情緒的技巧。
醫生除了評估孩子情緒問題外,也會進一步觀察孩子是否因為一些兒童精神疾病而造成情緒困擾。例如,自閉癥的孩子由于社交溝通及社交互動能力的缺損,對于辨識及分享情緒會有困難,容易有人際上的挫折。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