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怒吼到孩子閃尿,嘶吼的那一剎那,我就后悔了
道歉是一種精準的語言,發自內心從語言到肢體的完整表達,用語上就是‘對不起’、‘抱歉’,但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收到的或說出口的道歉是‘不好意思’,而且還是帶著拉不下臉、不甘愿的態度。這種皮笑肉不笑的道歉方法,常常讓人更加生氣,卻又無可奈何的怒火往往使得事情難以轉圈。
人在年少的時候總是臉皮薄,被責備或被指正時總覺得天要塌了下來。有天晚餐前小班生來告狀,說高中生大姐打噴嚏的口水噴到她身上。大姐有點生氣小班生愛告狀,這種事情干嘛大驚小怪。小班生正處在探索世界運行規則的狀態,因此是非分明不容模糊的理直氣壯。
我淡淡地跟高中生說:“跟妹妹道歉吧!下次打噴嚏拿著紙巾遮掩口鼻。”
我跟小班生說:“去換衣服、洗手、洗臉,你跟大姐說我不喜歡這樣,如果她道歉就原諒她吧!”
而這些都起因于大家沒有仔細分辨‘不好意思’的正確用法,‘不好意思,借過一下’、‘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四個字是這樣說的,不是犯錯時候道歉用的。
但說到底,不論幾歲,道歉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
很多父母應該都遇過類似的狀況,就是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總在一大早上演逼死父母的絕招。有陣子我家的小班生每天指定爸爸送上學,只要起床不見爸爸,就會找事跟我發脾氣,像是‘我不要穿這條褲子,我要穿那條褲子’,我順著她的意拿了褲子給她,她居然又哭了起來。又一次,我們在睡前說好隔日讓她穿背心裙,而且是她會載歌載舞地穿出門的那件可愛背心裙,但第二天一早卻一直用高頻率的哭腔喊說:‘我不喜歡我不喜歡、不好看不好看!’
當媽媽的人都知道,高頻率的哭腔是鋸斷理智線十大兇器之首。
我耐著性子找高中生大姐來站臺,大姐當然懂媽媽的戰略,連忙地幫忙說好看,但小班生就是一直哭哼著,持續以尖細又高頻率的聲音抗拒著,根本在挑戰我的底線。再可愛的親生小孩,持續在每天早晨上班前的高壓狀態上演一樣的戲碼,理智線再粗的父母也很難不斷線。
‘不穿,就全部脫掉!’、‘沒有見過你這樣的孩子!’、‘為什么昨晚配好了今天又要反悔!’我忍不住全部爆發出來,吼著孩子的同時也粗魯地把她不滿意的討厭的衣服都脫掉。
小班生嚇得尿了褲子,我也嚇得懊惱不已。
就這樣,小班生情緒失控的崩潰大哭與失魂落魄的媽媽相視,像是在黑暗中的舞臺被圈在聚光燈內那般的寂靜。
是的,嘶吼出聲的那一剎那,我就后悔了。
我也知道,只要嘶吼過一次,沖過了控制的閘門,發生沖突的頻率會越來越頻繁。
那天,我一整天上班都相當自責。
‘你好好一個大人跟一個孩子計較是怎樣?’
‘為什么不問問她在學校有什么事讓她感覺到壓力?’
‘上學不到半年的孩子都乖順聽話了,她也會有情緒的,你不是也常常覺得工作壓力大嗎?’
我心里的好媽媽跟壞媽媽在對話著,兩個都是我自己。
青少年的階段,我也曾經和媽媽沖突過好多次,像是夜里電話講太久、或是考試時想留在家里自己看書,哭哭啼啼地不想去學校,媽媽氣得一巴掌、一個衣架都要飛來了。那時候總是想,人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節奏過日子呢?用自己的進度學習不好嗎?媽媽可能也覺得從小貼心懂事的小女孩,怎么長大之后變得這么有意見不懂事了呢?
記得有次和媽媽嘔氣,我氣得關上房門,臉悶在枕頭里哭,獅子座的媽媽可能也察覺自己說得太過分、太傷女兒自尊,但一時也拉不下臉地轉頭就走。我已經不太記得兩人沖突的原因,只記得那天是周末。
過了下午,媽媽輕輕地開了房門,端了我愛吃的一堆食物放在我的書桌,這些是平日放學后、補習前媽媽會帶我去吃的小吃,也都是我喜歡吃的。
等媽媽走出去,我爬起床把東西吃光光,母女倆就和好了。
一整天心神不寧地上班,想著小班生每次是早午餐時喜愛點薯條,辦家家酒時也老愛在她的廚房煮馬鈴薯泥。一下班我便飛奔回家,想著今天的配菜要做馬鈴薯片。晚餐時,爸爸不在,剛好是早上三人的原班人馬,小班生自在地捧著碗吃飯,筷子拿得極好,彷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