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輔食怎么喂比較好?掌握這些要點,不用再為輔食傷腦筋!
嬰兒輔食向來讓爸媽傷腦筋,要不斷思考怎么選食材、怎么喂才能對寶寶最好!尤其寶寶有過敏體質的話,在輔食時期更是讓爸媽戰戰兢兢。不過,只要掌握寶寶的月齡、食物質地,爸媽也能輕松駕馭輔食!
嬰兒輔食分成3階段、3種質地
寶寶在三個月前,主要食物來源是母乳或配方奶,能提供寶寶所需的營養。四個月開始,則是加入輔食的好時機,能讓寶寶接觸各種食物質地(液狀、泥狀/糊狀、半固態、固態),訓練口腔發展與咀嚼能力。一歲前,輔食可分為三個階段、三種質地:
第一階段(4~6個月):液態食物
寶寶銜接母乳與輔食初期,仍以液狀輔食為主(例如米湯),若寶寶喝得不錯,再進階到米糊、蔬菜等泥、糊狀食物,可變換不同食物。這時候,母乳或配方奶仍是寶寶主餐來源,但可按照寶寶輔食的量做喂奶調整。
小叮嚀:可適時加入肉泥(如牛、豬、雞肉),補足寶寶6個月后體內鐵、鋅儲存不足的問題。
第二階段(7~9個月):半固體食物
寶寶泥狀、糊狀若吃得好,此時適合加入半固體食物(質地粒子小、仍偏泥狀),例如可以減少蔬菜泥、水果泥、肉泥的水分,發展寶寶的咀嚼能力。此時的輔食一天喂2~3次,母乳或配方奶則喂4次。
小叮嚀:可以加入條狀的蔬菜水果(例如紅蘿卜條),讓寶寶握著吃,煮到入口時很容易用舌頭弄碎的程度即可。
第三階段(10~12個月):固態食物
這時候的寶寶,咀嚼能力更成熟了,輔食可以把輔食切成小丁、小碎塊等固態狀,例如花椰菜碎塊、牛肉小碎塊、木瓜等軟水果小塊。一天可喂寶寶3~4次輔食,母乳或配方奶喂2~3次,視寶寶進食的情況調整。
嬰兒輔食難題:寶寶吃了又吐出來,該怎么辦?
別氣餒!這是輔食階段常出現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寶寶仍在摸索、嘗試各種食物,需要時間去適應與接受。如果寶寶真的怎么樣都不愛吃,建議可替換口味(例如蘋果泥改香蕉泥),甚至可適時加入一點點鹽巴,提升寶寶的接受度。
要怎么喂輔食,寶寶才不會過敏?
事實上,沒有特定一種輔食會讓寶寶過敏,反倒在4~6個月時,讓寶寶嘗試多樣化食物,能培養出免疫系統對食物的接受度,也就是說,能降低日后寶寶對食物過敏的發生。
要是真的擔心過敏問題,建議爸媽在喂輔食時,可同時觀察寶寶吃的情況:若出現小疹子或腹瀉時,可先暫停幾天,接著再喂一次相同的輔食,確認是否真的為過敏源。因為要是誤解該食物而從此不敢喂食,反而讓寶寶反錯過嘗試食物的機會,那就很可惜!
- 標簽:熱血無賴新游戲跳出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