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婚姻殺手還是感情加溫器?7警報提醒你如何解套
你有多久沒與先生撒嬌了?先生有多久沒有牽你的手?生了小孩之后,大事小事都可以引發警報,來看你該如何解套。
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是有小孩的夫妻會告訴你,結婚影響兩人生活的程度真的不算多,懷孕、育兒,才是親密關系的重大考驗!小孩出生之后,兩人的焦點都擺在孩子身上,每天光是喂奶、換尿布、洗奶瓶、哄睡就夠忙了,哪還有時間談情說愛、風花雪月?
在剛得知懷孕時,依然深愛自己的老公,兩人之間仍能保有強烈的幸福感;但隨著孩子年紀增長,育兒瑣事、對另一半的不滿,卻逐漸消磨了對彼此的熱情,小孩剛出生時,愛老公的比例降到45.5%、1歲時便成了36.8%、到了2歲,更降到34%!而這背后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老婆們認為,老公并沒有做好爸爸的角色,在心理上,也沒有提供老婆足夠的安慰。
而老公呢?愛是相互作用,若老婆失去了愛的感覺,老公對老婆的愛,當然也是逐年遞減。只不過老公的怨念可能沒這么深,所以下降的速度明顯比女人慢上許多!看看身邊的老公,你對老公的愛還有多少呢?
孩子到底是兩人關系的加溫器?還是婚姻殺手?
結了婚后,兩人的感情就會在孩子的哭聲中消磨嗎?也許不需要這么悲觀!結婚生子后,感情更堅定的夫妻也是大有人在。
在家庭中,夫妻兩人只要是平靜的,也可以達到關系的平衡穩定。然而當焦慮增加時,相較于雙人家庭,三角排列的穩定度似乎更高、延續更久,并且更能夠容納焦慮,這也是育兒對家庭帶來的好處。在三個都互相有聯系的倆倆關系中,要怎么樣才能讓關系穩定呢?若三個人都可以互相聯系,就可以讓家庭關系更穩定。然而若其中某一條關系疏離,那么這三角關系,也許就有崩塌的可能。
也就是說,在產后初期,由于哺乳的緣故,通常母親是主要照顧者。但如果因此造成孩子跟父親的疏離、或老公和老婆的疏離,那么父親就可能就會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局外人,跟其他兩人越離越遠。
再者,若三角關系比較緊張,比如孩子是高需求寶寶,讓媽媽總是很焦慮,花在孩子的時間上更多。這時,爸爸也許會樂于當個局外人,因為局外人是最自在且讓人向往的位置!但爸爸要切記,放風可不要太久,透透氣后,就要趕快回來照顧媽媽和寶寶的需求。
愛是相互作用,若老婆失去了愛的感覺,老公對老婆的愛,也會有逐年遞減的危機。只不過老公的怨念可能沒老婆這么深,所以下降的速度明顯比女人慢上許多!雖然情緒系統中必有三角關系的存在,但沒有絕對的好壞。若能在其中學會自我管理,父親可以不必是局外人。
當爸爸尋求和母親及寶寶更多聯系,那么三人也會是穩固且甜蜜的關系。
你要讓孩子成為感情殺手或是加溫器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到達‘平衡’。夫妻共同育兒讓家庭更和諧
狀況1:生小孩之后,丈夫好像局外人,覺得顧小孩不是他的事。
嬰兒0~1歲以前,女人會發揮照顧孩子的天性。不管做什么,都自然而然地會考慮到孩子的狀況。然而爸爸杏仁核的改變卻只有1/4的程度。但這就代表爸爸的天性無法促使他們好好照顧孩子嗎?這可不見得。研究中說,例如領養孩子的同性父親,爸爸們腦中會生產一樣多的催產素。這證明了,只要讓爸爸成為主要照顧者之一,就可能會讓爸爸主動擔負更多的責任。
媽媽們應該多放手,讓爸爸去參與。如此一來,爸爸才能體貼媽媽的辛勞,也能針對育兒的壓力,交換意見。兩人能夠合作,才不會讓壓力吞噬了你們之間的親密感。而夫妻之間的親密感,也能幫助彼此承擔壓力。
狀況2:產后身體無法恢復,且睡床中間總隔著一個孩子,我覺得老公好像沒有這么愛我了,也不碰我了。
有時候,夫妻之間需要的,也許更是心理的親密,而不是身體親密。做不做愛不是重點,言語和擁抱也許更重要。
如果要維系夫妻之間的親密感,爸媽最好堅持讓孩子睡在自己的嬰兒床上,養成他能獨睡的習慣,這樣夫妻倆就有空間可以做愛做的事,睡前也能聊聊天、身體接觸、擁抱。而這是兩人在生孩子前就要討論出的共識,如此才能共同建置出屬于自己的空間。
狀況3:豬隊友笨手笨腳,或是老是在沙發躺、翻手機,怎么看都不順眼,罵老公的時間變多了。
老婆每天喂奶、洗奶瓶,已經夠忙了,有時候喊:孩子大便了,但老公還是躺在沙發上,不動如山,對于育兒很不上心,也讓媽媽看得怒火中燒。
其實先生在育兒中的功能性,跟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功能性,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以前他在家里,就沒有支持家庭的能力(例如做家務),那么除非努力改變,否則他一生中在家庭中的位置和功能,就通常會延伸自原生家庭:我就是這樣!我就是不知道東西放哪里、我就是不會煮飯!
不過,豬隊友、神隊友,其實是后天可以養成的。太太要將需求表達給先生知道。雖然已經累積了許多疲累,但還是盡量用引導的方式,而不不是用破口大罵的方式嫌棄老公,因為嫌棄久了,先生會越來越豬。懂得贊賞、循循善誘,經常說:很棒!謝謝你!才能訓練出樂于幫忙的體貼老公。
狀況4:覺得生小孩后身材再也回不去,擔心老公不愛我了!好沒有安全感……
媽媽們身材變化的原因,大多是沒有花時間在自己身上,不注意飲食運動。所以別忘了要照顧自己。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更深一層地去探討,在身材背后的原因。因為追求好身材是沒有止盡的,有時候,是不是我們把身材和自尊劃上等號,認為:瘦就是好的、胖就是糟糕的?因此身材走樣了,我們可以做的另一件事,也許就是把自尊建立在別的地方。
媽媽們可以借著做讓自己有自信、開心的事,而轉移身材等于自尊的焦慮。孩子偶而換手,讓自己每天有一個時段可以照顧自己、做喜歡的事。如此一來,媽媽才能更欣賞自己。而對先生,媽媽也要勇敢分享自己的脆弱感受:比如告訴先生對自己身材的擔憂,一起解決問題。其實,身材只是其中一個點,探詢最根本的原因。說穿了,媽媽只是想被愛。
狀況5:兩人聊天的內容只有孩子,好像沒有其他可以聊了。
其實,話題都圍繞孩子也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兩人有沒有享受在這段談話時光里。夫妻之間以為是因為生活中只有孩子,才出現問題。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你們有沒有培養出其他興趣?有沒有對另一半的生活、工作,表達關心?
雖然老公看起來總是對育兒漫不經心,但他是不是意識到家庭經濟壓力變大、積極賺錢,所以忽略了你呢?夫妻雙方可以表達需求、表達感謝,才是健康的關系。其實不用擔心聊孩子。有時候兩人關系沒有這么好了,孩子反而會成為你們的潤滑劑!讓兩人對家庭更投入、往共同的目標前進。
狀況6:兩人常常為帶孩子的方式或教養問題而吵架。
婚姻是來自兩個不同家庭背景的人的結合。教養方式,都會跟童年經驗很有關聯。如果另一半跟原生家庭關系沒有這么親密,就可能會有兩種發展,一個就是補償心態,想要彌補親情的缺憾,但抓得太緊反而適得其反。一個就是關系緊張,不知怎么表達感情。
在育兒或教養上,爸媽所展現的方式,往往是對雙方自身過往成長經驗的解讀。這時夫妻兩人可以交流成長經驗、談談自己的過去,這樣當你不認同對方的教養方式時,因為理解對方,也才比較能‘忍一下’,增加教養的彈性。
了解彼此的出發點,把握這樣的基礎,才能用正向的視角,看待彼此的不同。當父母都疏通自己、療愈了自己,面對孩子才可以更親密自己。帶著過去的缺憾養育孩子,通常都會出問題。不過,話說回來,有時候教養不一致的問題發生,不一定是因為小孩,有時候是因為夫妻之間溝通沒有默契,才會造成爭吵。所以最根本的,還是要解決夫妻溝通關系。
狀況7:生孩子之后,親戚公婆都來出意見,造成兩人壓力。
這通常與媽媽的‘自我分化程度’有關。低自我分化的人走入婚姻后,容易受情緒影響,而過度逃避人際關系,避免失去自我,或過度親密以滿足情緒需求;高自我分化的人,比較可以做目標導向活動,朝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做。
所以若是低自我分化的老婆,在面對公婆壓力的時候會更無助,老婆通常會要求老公要站在同一個陣線。這時候,如果老公說:‘我媽又沒有惡意……’就會踩到老婆的地雷,認為先生沒有站在我這邊。
先生在這時的做法須更聰明:更主動關心太太與自己的媽媽,要意識到跟太太是一體的。兩人關系好,就比較可以承受外界的壓力。先生的主動觀察回應非常重要,等到太太開口,就來不及了!
對于孫子,長輩通常會表達意見,有時也造成壓力,若能了解對方的善意、表達感謝、澄清理由原因,也許就能減少摩擦的機會。就讓孩子成為與公婆間的加溫器吧!若孩子與公婆有良好互動,偶爾能讓孩子在公婆家睡過夜,夫妻倆就有時間去約個會!爸媽在生了小孩后,更需要強大的后援。
親密的關系,是兩人可以分享脆弱無助的情,在彼此面前,坦承自己其實是很害怕的。坦承,才有前進的機會。清楚表達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需求,否則對方如何做、怎么做都不對。
如果你每天幫我把垃圾拿去倒,我就可以非常放松。老公就是這樣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生物!別拐彎抹角,直說準沒錯!
- 標簽:淘寶考試系統答案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