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漫長的五年求子之路(下)
剛搬到國外時我非常不適應,每天早上起來再也沒有早餐店的早餐可買了,光是這一點就可以讓我一早起來嘆口氣,原先在國內買吃的很方便,到國外后不愛做飯的我也變得必須天天做菜。先生去上班后我每天就是一個人在家,面對著空蕩蕩的房子,四面墻壁,連個可以說話的人也沒有,在這里也沒有朋友,覺得寂寞心情郁悶。大概半年后,我生病了,回國檢查后動了個手術(至于詳細病情,就不多加贅述)。復診看檢查報告那天,是媽媽陪我一起去的,醫生說手術之后,還必須服藥五年,這中間不能懷孕,因為藥物對胎兒會有不良影響。我聽了先是愣了一下,心想五年后我不就38歲了嗎?那38歲要生小孩不就更困難嗎?站在一旁的我媽更是激動地問醫生說:‘五年?醫生,她現在33歲,以后她還要生小孩!五年后她就38歲了,一定要吃藥那么久嗎?’我媽搶先一步說出我心中的訝異與驚呼。醫生的聲音平靜地像是沒有溫度一般地說道:‘你們也可以考慮先凍卵,或是服藥三年后我們再來依照到時候的狀況來討論是不是先停藥準備懷孕’凍卵?那聽起來很貴,事后我與先生商量過之后,他堅持不要用凍卵等人工的方式,所以我們選擇了等待。
手術加上后續治療大概在國內又住了半年,半年后回到國外,我還記得那是個好熱好熱的八月天,炙熱的太陽有些刺眼。生了場大病后,我決心飲食要更注意,早上起來自己做早餐時,不再像當初心里有埋怨說就是因為住在國外才必須自己做早餐,不能買外賣。試著用更平靜的心去做早餐,午餐也一定記得要多燙份青菜吃,更加注意自己的飲食均衡。
生病之后我決定想做的事就要趕快去做,做些讓自己可以開心的事,而不是整天關在屋子里。于是我報考了附近的語言班,決定再去進修,度過這段時間(等待baby到來的期間),順便趁這段期間調養自己的身體成為易受孕體質。學校在一個小山坡上,一周里有兩天我會故意不坐車,而爬十五分鐘的坡上去,鍛煉腿部的肌力。周末則是挑一天和先生一起去健身房做重訓和騎腳踏車。
大約服藥兩年后,反而換先生開始著急生孩子的事,因為回到國外后,他的同事朋友親戚都開始詢問他‘你們打算何時開始生小孩?’連公公也不相信說我需要吃藥吃五年。于是我們在服藥兩年半時又一起回國詢問醫生是否可以停藥開始做人了,醫生告訴我們疾病復發的風險大概是20%左右,而我們決定要放手一搏,醫師開了另外一種排卵藥,并叮囑我要開始補充葉酸。
停止原本的藥需要半年時間,我趁這半年積極調整作息、加強飲食的蔬菜類,以及運動,接著就是吃婦科醫生開的排卵藥,開始吃排卵藥的第三個月,想染個發,在染發前我想說先來驗孕一下好了,免得懷孕中卻不知道還染發就糟了,結果我驗到了兩條線,第二條線非常非常淡,淡到我不確定,我馬上拍照發給我一個很信任的朋友幫我看,結論是我懷孕了!
我不敢置信地看著那兩條線,心里想著”那我不能染發了?那等下健身房的行程要取消嗎?”心里好多疑問,因為之前醫生說要盡量安排輕松的行程,不要走太多路。
那一年我36歲,熊寶順利在39周時出生了,我想很可能是因為我飲食中多注重蔬果類補充葉酸,和爬坡運動也有關系!希望我的經驗可以幫助一些和我們一樣求子很久或是正在求子中的朋友。
謝謝熊寶從天上飛下來媽媽的肚子里當我們的寶寶,從你剛開始還不會吞粥,媽媽很擔心,到現在你吃飯飛快時;在你第一次可以放開手不扶東西自己站立超過十秒時;在你第一次可以自己走路時;在你第一次開口叫媽媽時;在你第一次開口說內內,表達你想喝內內時;在你第一次早晨親親媽媽叫媽媽起床時,每一次你新學會的事,都讓媽媽驚喜感動,期待你的成長,媽媽也會一起成長。
- 標簽:秋相美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