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懷柔將啟動建設5個大科學裝置
昨日,俯瞰懷柔科學城,部分大樓主體結構已完工,土建工程正在抓緊建設。
昨日,懷柔科學城。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實驗室內動力電池系統中試線中的主線裝配區。
今年7月底,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和“十三五”期間布局的5個大科學裝置將全部在懷柔科學城啟動建設。懷柔區委書記戴彬彬介紹,截至目前,科學城規劃面積達到了100.9平方公里,科學城黨工委、管委會和科學城平臺公司組建運行,教育、醫療、住房等配套服務設施全面跟進,與中科院、清華、北大等創新主體以及海淀區的合作持續深化,一批高精尖產業項目成功落戶。
新京報訊 昨日,記者從懷柔科學城獲悉,截至今年7月底,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和“十三五”期間布局的5個大科學裝置將全部在懷柔科學城啟動建設。特別是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一批大科學裝置和5個交叉研究平臺落地建設,子午工程二期也計劃7月底啟動建設。
多個大科學裝置及交叉平臺加速建設
“建設百年科學城,打造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是懷柔科學城的建設目標。在這里,將集聚一大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即大科學裝置。
這些大科學裝置,是指為提高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科技變革的能力,由國家統籌布局的大型復雜的科學研究裝置或系統,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物質技術基礎,是長期為高水平研究活動提供服務、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公共設施。
截至7月18日,國家布局的4個大科學裝置以及北京市和中科院共建的5個交叉研究平臺已經在懷柔科學城開工建設。其中,4個大科學裝置中,2017年9月開工的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項目主體結構、二次結構全部完工,土建工程已完成90%;2018年9月開工的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主體結構全部完工,土建工程完成55%。
6月29日,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同時啟動建設。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即“子午工程二期”)計劃7月底啟動建設。
截至7月底,國家在“十二五”時期和“十三五”時期布局的5個大科學裝置將全部在懷柔科學城啟動建設,占在北京落地的19個大科學裝置的26%,是北京地區大科學裝置最為密集的區域。
創新小鎮聚集40家初創和成果轉化團隊
5月26日,懷柔科學城創新小鎮對外發布運行。創新小鎮位于科學城核心區,由創新中心、政務中心、眾創街區、創新廣場、創客公寓、科學公園六大功能區組成。
目前已入駐中關村信息谷、國科大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海創產業技術研究院、優客工場等4家創新創業服務平臺,聚集40家初創企業和成果轉化團隊,引入北京銀行、中關村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創新小鎮將科學功能、創業功能、城市服務功能結合在一起,匯聚創業孵化、成果轉化、科技服務、生活服務等創新元素,集成技術、人才、資本、空間、政策、服務等創新要素,旨在構建從基礎設施,到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再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創新鏈條。
創新小鎮發布以后的1個月內,在這里舉辦了懷柔科學城海創論壇、雁棲科學論壇、“創客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等十余項創新創業活動,就智能產業等領域開展研討交流,成為建設科技交流合作平臺的重要載體,為懷柔科學城營造開放融合的學術氛圍和創新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懷柔科學城還加快與其他科學城戰略合作,與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法國格勒諾布爾科學城、中關村科學城創新創業平臺建立交流機制,與中關村硅谷創新中心和波士頓創新中心達成合作意向。
■ 訪談
懷柔區委書記戴彬彬:
科學城2035年將成創新之城
昨日,懷柔區委書記戴彬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懷柔目前形成以懷柔科學城為統領的“1+3”(即生態涵養區建設+懷柔科學城、國際會都、懷柔影視城)融合發展新格局,區域轉型發展正不斷向更加美麗,更具科技范、國際范和文化范的目標扎實邁進。
戴彬彬表示,懷柔科學城對懷柔的影響更具長遠性、持續性,將深刻影響懷柔區各方面的工作。一批大科學裝置和交叉研究平臺落地建設的同時,懷柔區加快對科學城控規的研究,并對教育、醫療等方面進行全面部署。
“懷柔就是科學城,科學城就是懷柔。”戴彬彬說,“作為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懷柔科學城將在2035年初步建成。屆時,科研人員和相關人員將達到11萬人,懷柔科學城將呈現出全新的城市形態。”
到2035年,懷柔科學城將成為什么樣子?戴彬彬展望,科研人員的黃金工作年齡比較年輕,而從明年開始,北京電影學院也將整體搬遷到懷柔。年輕人的集聚將改變懷柔城市人群的知識結構、心理結構,城市會變得活躍,商業會變得發達,那時的懷柔科學城將是創新活力四射的城市。
同時,戴彬彬也提出,懷柔區深入研究科學城的控規,提前布局從科學城到科學家實驗室的“步行或騎行到達”,以生態涵養區建設為底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好綠水青山,推動市民綠色生活。
“科學城不會是文化沙漠,科學城也不可能沒有國際交往。我們以科學城的發展為統領,未來的懷柔將建成為一個科技范、國際范、文化范高度融合的城市。”戴彬彬說。
■ 現場
電動汽車“心”成本降低近2萬
除了大科學裝置和交叉研究平臺,國內一些頂尖的科技成果轉換企業也不斷入駐懷柔科學城。2016年,以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為核心,我國組建了首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
在科技研發方面,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建設動力電池協同攻關平臺,牽頭制定動力電池發展路線圖,組織實施鋰電升級工程,投資3億元,建成國家動力電池檢測試驗中心。
國聯汽車動力電池有限責任公司技術孵化中心經理丁海洋博士介紹,與普通的電池安全檢測只能定性地確定電池是否出現泄漏不同,中心建成的電池包含可靠性和安全性檢測裝置,可以定量對電池泄漏進行檢測。將動力電池加入氦氣密封,放入腔體;并布置氦氣檢測器,檢測電池包的各點,看有沒有氦氣泄漏,以檢測電池包的密封性。丁海洋說,現在對電池泄漏的檢測能精確到10的負7次方帕/立方米/秒。
此外,中心目前已經研制成功單體300瓦時/公斤的動力電池,正在攻關單體350瓦時/公斤的動力電池。“350”的電池與目前市面上的單體220瓦時/公斤的電池相比,能量密度更高,重量則是它的70%。而單體成本也降低了40%左右。“一個普通小汽車,50度電的電池,工廠造價大約在6萬元,而‘350’的電池能降低成本近2萬元。”丁海洋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