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暢融工程第二季活動舉辦 累計服務金融機構695家次
千龍網北京7月25日訊 7月25日,北京暢融工程第二季活動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活動以“發展組合金融,聚力亦城騰飛”為主題,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聚焦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區一陣地”,整合資源配置、完善投融資環境、搭建產業與金融對接合作的發展平臺。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和人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北京證監局、市金融監管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負責同志及各大金融機構、投資機構 、企業代表等50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首都金融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北京市的第一支柱產業,一季度金融業占全市經濟的比重達到18%,依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強大能力,優質的經濟資源正在配置到高精尖產業的眾多發展領域,引領著北京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北京正在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2018年英國自然雜志世界創新城市排名中,北京再次蟬聯全球第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北京建設全國科創中心主平臺“三城一區”中的一區,也是北京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開發區形成了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良好態勢,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機器人和裝備制造四大主導產業引領創新前沿,匯聚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20000多家,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包括奔馳、ABB、康寧、GE、拜耳等90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約130個項目,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85家。2018年,開發區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50件,研制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新技術67項、新產品65項,近五年累計研制出國際領先、填補空白的新產品有300多項. 2019年上半年研制出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新產品32項、新技術31項。
圍繞科技創新企業融資問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開發區通過實地調研、政策解讀、項目發布、融資交流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力爭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無縫銜接和良性循環。僅今年上半年,就有2200家企業落戶在開發區,新增注冊資本合計241億元。同時新增投資備案項目73個,項目總投資99億元,其中89%的項目投資投向四大主導產業。此外,開發區還圍繞做大做強四大主導產業,加快建設高精尖產業主陣地,充分調動資本、空間、政策等資源,構建“重大項目帶動、產業政策引導、產業基金引領、融資服務支撐、產業基地承載”服務體系。
記者了解到,北京暢融工程是北京市政府立足本市“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突出首都“高精尖”產業特色而建立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常態化對接機制,旨在解決企業融資過程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語言體系不匹配、融資信息不對稱、信用體系不完備等問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北京暢融工程還建立了微信公眾號,可以直接搜索“暢融工程”注冊并關注,獲得最新的項目、活動、金融產品等信息。截至目前,北京暢融工程已舉辦23場活動,包括1場年度活動、2場季度活動、7場月度活動、13場周活動,累計服務金融機構695家次,對接企業1126家次,參加人數2800余人次。
今年以來,北京建立了“1+8”金融服務體系,并在3個領域實現“率先突破”:一是在全國率先推出貸款續貸機制;二是在全國率先建立動產擔保統一登記系統;三是科創板上市申報受理企業家數、首批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北京暢融工程”系列活動作為8項具體舉措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企業與金融機構高頻次、高水平的對接,有助于企業更深入了解最新的金融政策和產品信息,有助于金融機構更扎實了解企業實際運行,把握產業規律,熟悉技術特點,把握市場前景,為廣大初創期、成長期的科創企業提供更適宜、更有效的金融服務。
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加強以下幾項重點工作:一是完善融資服務平臺,加快北京市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二是進一步強化市場化的風險分擔機制,加快推進知識產權保險試點。三是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力度,支持更多的企業早日登陸資本市場。四是優化融資服務體驗,把續貸機制、動產抵押統一登記平臺等制度進一步落實到位,同時積極支持金融機構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在企業注冊登記、開戶、授信等方面開展更多探索。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