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集中力量編寫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新教材
中國網科技1月7日訊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國家教材委員會印發了《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就文件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1.問: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沒有發布過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這次研制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教材是大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載體。長期以來,大中小學教材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中小學教材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必須強化黨對教材工作的領導,加強大中小學教材建設整體規劃,全面提高教材質量,切實發揮教材育人功能。《規劃》第一次對各學段、各學科領域教材建設作系統設計?傮w思路是:一是堅持方向,貫通主線。把牢政治方向,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教材建設的重要論述貫穿始終,體現在教材建設的各個環節。二是整體設計,突出重點。對大中小學各學段、各學科領域教材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實現全覆蓋,注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相關領域教材建設。三是立足當下,著眼長遠。梳理總結成績,理清存在問題,明確面臨的挑戰,找準《規劃》的起點和方向,重在解決問題。同時關注科技發展動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著眼未來,著眼創新人才、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培養需要。
2.問:當前,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現狀如何,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
答: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始終高度重視教材建設,教材組織管理明顯加強。大中小學教材體系初步建立,教材質量不斷提高,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顯著增強,推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國特色、適應時代要求的大中小學優秀教材,基本適應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化人才培養的需要。但是也存在管理體制機制尚不健全,責任不夠明確,缺少整體規劃;教材體現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新理念、新要求不足,內容價值導向與知識教育融合不夠;教材建設專業研究機構缺少,研究力量薄弱,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教育理念、育人模式深刻變革,對教材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時,世界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網絡新媒體迅速普及,不同價值觀念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給教材建設帶來更多嚴峻挑戰。
3.問:《規劃》描繪了未來一段時期的藍圖,請介紹一下要實現的主要目標?
答:《規劃》提出教材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經過努力,教材建設全面加強,更加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要求,教材更具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育人功能顯著增強,管理水平顯著提升,開創教材建設新局面。重點在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一是教材建設體制基本健全,二是教材體系基本完備,三是教材質量顯著提升。
4.問:《規劃》中提出了哪些重點任務,主要考慮是什么?
答:按照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的思路,《規劃》中以總分結合的邏輯,提出了五項重點任務。前兩項為綜合性任務,涉及所有學校、學段和學科領域,是管總的。第一項任務重點是加強體制機制建設,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強調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著力解決教材建設沒有專門機構、管理職責不清、制度不完善的問題。第二項任務突出新時代新要求,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教材,確立教材建設的“魂”。后三項任務分別針對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著力解決各個學段教材面臨的突出問題;A教育教材重點是進一步強化育人功能,為學生打好中國底色,厚植紅色基因,更好解決“為什么學”“怎么學”的問題。職業教育教材關鍵是體現“新”“實”,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及時編修,提升服務國家產業發展能力,同時解決“多而少優”的問題。高等教育教材重點是學術理論創新,打造精品,凸顯中國特色。
5.問: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請問《規劃》中如何落實這一要求的?
答:《規劃》從五個方面落實這一要求。一是在方向上抓思想落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把牢政治方向,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教材建設的重要論述貫穿《規劃》始終,體現在教材建設的各個環節。二是在領導上抓責任落實。全面加強黨對教材工作的領導,明確各級黨委對教材工作的職責,牢牢把握黨對教材建設的領導權。三是在管理上抓分工落實,完善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教材管理體制。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國家教材委員會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按職責分工,細化落實教材委各成員單位、省級教育等部門、學校的管理職責。四是在治理上抓制度落實,分學段、分類型制定教材管理辦法,明確教材建設工作主要人員、關鍵環節、重點內容、薄弱領域等要求,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的教材建設規章制度體系。五是在運行上抓機制落實,建立和完善教材編寫機制、凡用必審機制、監測反饋機制、工作協調機制等重要機制,健全銜接緊密、高效順暢的教材建設運行系統。
6.問:教材的核心功能是育人,請問《規劃》做了哪些設計,以確保教材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
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貫穿《規劃》的靈魂主線!兑巹潯诽岢鋈椌唧w任務:一是系統設計大中小學課程教材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施要求。二是整體設計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教材。三是分類分段修訂其他教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這些重大主題教育要求在課程教材中不同程度有所體現,但也存在整體設計不夠、內容分散等問題。下一步,重點是使重大主題教育系統化、制度化落實在課程教材中,進而發揮育人功能。教育部已經啟動統籌設計工作,將明確重大主題教育目標任務、總體要求、途徑方式等,確保各學段、各相關學科能夠全面融入。
7.問:近年來,社會上高度關注中小學教材,請問到2022年中小學教材建設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答:到2022年,中小學教材建設重點是增強教材育人功能,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學段教材的系統性,強化相關領域教材建設。一是落實重大主題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進一步增強課程教材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厚植文化底蘊、傳承紅色基因、打好中國底色、強化國家意識、增強“四個自信”。二是全面完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跟蹤了解三科教材的使用情況,及時組織修訂。三是進一步完善基礎教育教材體系,學段上包括義務教育、普通高中,類型上涵蓋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等。
8.問:近年來,新技術、新工藝不斷發展更新,下一步,職業院校教材建設如何適應這些發展變化?
答: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院校教材建設重點是實用性,增強服務國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規劃》從三個層面明確了任務要求。一是加快完成職業院校專業教學標準制定和修訂工作,強化教學標準與行業標準、職業標準和崗位規范的對接,緊跟行業企業發展步伐。二是在國家規劃教材基礎上加強區域教材規劃,將區域內產業結構需求及時反映到專業課教材中去。同時鼓勵學校規劃體現本校特色的教材,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過程中及時吸收合作企業的新工藝、新技術,提高教材適應崗位需求的水平。三是建設與現代產業體系對接的專業課教材。加強行業指導和校企合作,及時修訂教材,新編培養緊缺人才急需的教材,按需引進國際先進教材。
9.問:在高等學校教材建設方面,下一步建設重點是什么?
答:《規劃》堅持以提升整體質量為首要目標,以打造精品教材為引領,力求全面推進不同類型高校教材建設。一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建設,拓展、細化教材品種,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業課程教材建設,推進教材編審用。加強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材建設的指導,修訂、新編一批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推薦一批高水平學校和專家學者編寫的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教材,推出一批經典論述摘編,編寫一批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教材。二是打造一批反映世界先進水平的自然科學教材。適應新形勢,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網絡空間安全、環境科學、海洋科學、能源科學等領域,集中力量編寫一批新教材,打造一批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經典教材,組織推薦一批適應不同類型高校多樣化人才需要的教材,有組織地引進或翻譯出版一批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等領域境外優質教材,提升教材的先進性。三是適應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需要,加強實驗、實踐性教材和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建設。
10.問:隨著信息技術日益普及,網絡化學習發展迅速,適應這一學習方式變化,國家在新形態教材建設上主要有哪些考慮?
答:《規劃》明確提出,適應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需要,滿足互聯網時代學習特性需求,建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多種介質綜合運用、表現力豐富的高等學校新形態教材。多種形式調動學校、行業企業積極性,推出一批活頁式教材、工作手冊式教材和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的職業院校新形態教材。
11.問:優秀的教材編審隊伍是保障教材質量的關鍵,《規劃》對強化編審隊伍建設提出了哪些舉措?如何鼓勵更多的優秀專家參與教材建設工作?
答:《規劃》高度重視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材建設隊伍,主要從能力提升、意愿增強、整體穩定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堅持培養和培訓并舉,加快打造一支立場堅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學風優良的高素質專業化教材編審隊伍。二是支持吸引優秀人才編寫教材,教材編修者所在單位要制定優秀教材編修在工作量計算、科研成果統計、職務評聘等方面的認定辦法。這方面提出了一些激勵機制,比如將優秀教材作為參評“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萬人計劃”等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成果;按國家有關規定,對教材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工作者進行表彰獎勵等。三是建立專家信息庫,加強對教材編寫人員信息研究分析,建設教材審核專家隊伍,確保課程教材專業隊伍長期穩定。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