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照顧6個月寶寶,造成“腸壞死”,很多老人都常犯這種錯誤
以前有句老話是這么說的:一個孩子是“養”,兩個孩子是“放”,三個孩子就是“趕”。意思就是說孩子很好養活。可事實上,每個孩子都必須是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才能健康成長的,并不是輕而易舉孩子就能長大成人的。
最近聽說了,這樣的一件事。一位新手媽媽在生了孩子之后,鄉下的婆婆就趕著來照顧自己的大孫子。這位新手媽媽也沒有推辭,畢竟自己是第一個孩子,沒有經驗,想著婆婆在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但是很快她就發現了一件事情,寶寶已經6個月大吃的不少,但就是不長,這可把她給愁壞了,再到醫院一檢查才知道,寶寶患上了“腸壞死”。媽媽仔細地回想自己照顧孩子的每一個細節,因為自己奶水不足,所以會給孩子喂米糊和奶粉。
而婆婆沖奶粉和米糊時,總會多加兩勺奶粉,或者是在米糊里加上一些肉糊。她詢問醫生說不是因為這個緣故導致寶寶腸壞死這,醫生聽完相當氣憤地說:“你這個婆婆也太糊涂,寶寶的腸胃很非常弱,高濃度的奶和太油膩的肉糊根本就沒有辦法通過腸胃吸收。”
回到家里面,婆婆得知前因后果之后你悔不當初,竟因為自己的愚昧不知害了自己的大孫子。其實像這位婆婆的做法并不少見,過去一些老觀念根本不適合健康正確的育兒,但是卻很多老人都常犯這種錯誤。
新手媽媽們,更應該做好育兒百科:
第一:添加奶粉和沖奶粉都要科學
從孩子的健康角度來看,母乳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醫學角度建議孩子半歲服用母乳是最好的,但也有可能很多因素會造成媽媽們的奶水不足,媽媽們也可以適量地給孩子添加奶粉。但給孩子沖奶粉拼不是像給我們沖咖啡那樣隨意的沖就行的。
沖奶粉一般是先加水后加奶,奶瓶上的刻度也是有用的,奶粉和水的比例是有講究的,不能多加奶粉。醫生講都建議采用補授法給孩子添加奶粉,意思就是說先讓孩子喝母乳,然后再讓孩子喝一點奶粉。
第二:輔食也是有必要的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給孩子添加一定的輔食也是有必要的。可以給孩子添加輔食,但是并不意味著這個時候孩子就什么都能吃。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稀后稠,不能太油膩。
孩子的咽喉很細,在添加輔食之前都是吃流食(奶水,奶粉),定孩子添加輔食,一開始先吃稀一點的,慢慢變濃稠一點的,而且不能太油膩,太油膩,對孩子腸胃是有損傷的。
其實凡事不懂就問,沒什么不好意思的
有很多人會覺得自己不懂得太多,總是不去問別人會顯得自己很沒面子。對于新手媽媽來說,不懂的東西確實有很多。我們先說需要多向身邊的同齡媽媽或自己的產科醫生多請教。
再者,自己在待產期間也可以多學習一下育兒,并且關于孩子的每一件事情,我們都應該親力親為,避免像開頭關所說的那位婆婆一樣,婆婆比我們長一輩,但并不意味著他們的育兒經驗就一定正確呀!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能完全套用。
其實我們的孩子吃什么,都應該要按照孩子的生長規律來,并不是我們適合,孩子就適合,也不能一味著依靠父母的經驗來育兒,育兒無小事,事事都該上心呀!
- 標簽:路過你的家鄉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