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病大人小孩都會得,嚴重可致人癱瘓!可怕的是,半數患者拖著沒治…
「 有多少孩子產檢沒問題,出生后才發現缺陷 」的文章發布后,很多家長在留言中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也有幾位家長留言,希望小康君能科普一下「癲癇」。
(照片來源:愛兒康)
湊巧的是,晚上小康君刷微博時又刷到了有關「癲癇」的新聞。一名年輕小伙癲癇發作,倒地抽搐......
(照片來源:網絡)
既然這么巧合,小康君就更沒有理由拒絕了。應大家的要求,小康君今天就來聊聊大家提起來就恐懼的「癲癇」。
談病色變?
其實,癲癇就在我們身邊…
(照片來源:網絡)
癲癇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羊癲風”,是一種大腦功能性障礙疾病,具有突發性、重復性、自限性的特點。
癲癇是神經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具體有多常見呢?其常見程度僅次于頭痛。說不定你身邊就有患者,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大家也不要聞風喪膽,聽到某某人患有癲癇就如見瘟神,癲癇是不會傳染的。且大部分癲癇患者都可以通過藥物控制,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定時炸彈”。
那好端端的人是如何患上癲癇的呢?正如家長所說,很多人的癲癇病癥是從娘胎里帶出來的,遺傳是導致癲癇的重要原因。
癲癇病因復雜多樣,除遺傳之外,腦部疾病、全身疾病、系統疾病都可能成為誘發癲癇的原因。 還有一些不良因素也可誘發癲癇如:發熱、腹瀉、接種疫苗等。
目前對于癲癇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大部分患者需要持續治療2-5年才能治愈。
癲癇可見于各個年齡段,其中,兒童與青少年的發病率較高,約占患者的2/3。
倒地、昏厥、抽搐、身體僵直、口吐白沫是我們所熟知的癲癇病癥,但是還有很多“小動作”常被忽視,如:無故點頭、發抖、癡笑、發呆等,特別是多次出現重復、異樣的動作。
如果家中寶寶出現以上“小動作”,要去正規醫院就診,明確是否為癲癇。
寶寶患癲癇不可怕
及早治療是關鍵
2019年,一名兩歲的寶寶因患癲癇病險些造成右手癱瘓,幸好手術順利完成,避免了寶寶成為殘疾人。
(照片來源:網絡)
這位寶寶的癲癇并不是突然發作的,他在出生40天時忽然出現了偏頭抽搐的異常動作。
細心的家長及時發現了這一異樣并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孩子被確診為癲癇。
兩年過去了,藥物的作用越來越弱,寶寶的右手越來越不靈活。為了避免右手殘疾,只能通過手術。
手術順利成功,寶寶也重獲了新生,目前態勢良好,有望在2-3年后回歸正常生活。
大部分兒童癲癇患者的病情都可以通過治療得到有效控制,只有少部分患兒因病情復雜,藥物難以控制,伴隨有智力、運動發育落后的情況。
所以,癲癇患兒并不是“智障”,大部分孩子可以正常生活、正常上學。
一些家長采取過度保護的方法不讓孩子上學、限制孩子活動,這樣非常不可取。如果醫生預判良好,孩子病情穩定,正常上學、結交朋友更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長。
如果家中寶寶患有癲癇,家長們不要灰心,一定要積極、持續治療。千萬不要因為心急亂投醫,擅用偏方可能會害了孩子。
寶寶患有癲癇
家長們可以做些什么?
(照片來源:網絡)
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可能導致癲癇發作,如:飲食不合理、情緒的刺激、生病等。如果家中寶寶患有癲癇,家長的正確護理不僅有利于幫助寶寶治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誘發癲癇。
日常護理:
監督寶寶按時吃藥,這是控制病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不能隨意更換、加減劑量,定期去醫院復診。
平衡飲食,適當補充服用抗癲癇藥物所引起的體內鈣、葉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缺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喝含有咖啡因的飲品。
避免寶寶參與危險刺激性游戲,使孩子長期處于放松的狀態,避免不良情緒。
及時增減衣物,控制體溫,避免發燒。
安排孩子進行合理的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孩子長期接觸電子產品。
一旦癲癇發作是沒辦法干預阻止的,但是家長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減少孩子受傷的幾率。
緊急措施:
寶寶癲癇發作時,家人要慢慢扶住孩子讓其慢慢倒地,以免磕傷。
讓孩子側臥 時,解開孩子的衣領褲帶。保持寶寶口鼻呼吸順暢,及時清理分泌物,防止窒息。
觀察孩子狀態,如果孩子咬住舌頭要及時用毛巾幫其推回口中,再撤走毛巾。將周圍危險物品清理干凈,以免孩子誤傷。
記錄孩子發病時狀態、時間、頻率,如果發作時間過長、發作頻繁,要及時送去醫院就診。
癲癇是慢性疾病,治療周期長,家長們要做好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切忌心急,要給孩子信心,好好配合醫生的治療,孩子一定會慢慢康復的!
希望大家 多多分享,同時也不要忘了 點個「贊」和 「在看」,鼓勵一下小康君哦~
- 標簽:杭蕭鋼構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