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專利網”的開放式創新之路
《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重點突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制度障礙,保護知識產權,活躍技術交易,提升創業服務能力,優化激勵機制,共享創新資源,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對此,國內專注于國內各大高校發明專利技術成果轉讓的交易平臺“我要專利網”創始人楊登峰介紹,政府的指導意見實際上是把科技創新分為前端的應用型創新,和后端的基礎科學、基礎技術的創新,鼓勵這兩端的資源基于市場的去優化匹配,從而使得資源的利用更加合理。
高校和一些科研單位,基礎技術的科研水平很好,但需要合適的渠道去轉化。在促進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以色列就值得我們去借鑒。以色列高校有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科技創新能力很強。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高校系統建立了專門的技術轉化機構集中于將先進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場。很多成果轉化的確很優秀,比如YEDA在生命科學、交叉學科方面優勢突出,年度銷售100億美元以上。
上海的高校科研資源國內領先,但是目前在科技成果轉化這塊,還沒有形成機制。為此,"我要專利網"整合了大量的高校產學研項目的技術成果,形成了獨特的技術矩陣。為了方便廣大的中小企業能夠找到合適的技術成果,我要專利網已經通過線上線下,分配次的跟不同行業的20萬余企業主分享了相關信息。其中數千家企業均在此技術分享中受益。
另外政府也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這使得高校的技術成果轉讓等方式保證創新技術的長期收益在現如今成為可能。
中國優秀企業的代表華為早就用行動表明,其非常看重高校在創新中的作用。據華為公司透露,華為每年在資助以及與大學建立合作關系方面的支出超過了3億美金。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加州伯克利,麻省理工等世界知名高校,都跟華為有著深度合作。
所謂的“開放式創新”的理念,其實就是強調創新的前端和后端的多樣化。而"我要專利網"目前的嘗試,也正是把創新后端的主體高校和科研機構串起來,而后再匹配更多的創新前端,中小企業。這種企業和高校研究機構的合作方式,也許會是開放式創新的一個新形式。(一鳴)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