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引入“安全屋”技術 建成全國首個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
7月29日,全國首個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在廈門正式上線試運行。該平臺采用“數據安全屋”技術開展政務大數據開放業務,也是全國首個致力于構建大數據開放生態合作的平臺。
作為廈門市“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倍增培育計劃的重要支撐平臺之一,廈門市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的推出,是進一步推動廈門市政務大數據高質量開放、提升廈門市政務數據資源開發和大數據應用水平、最大限度釋放政務大數據價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廈門市構建大數據開放應用生態環境、助力本地企業更快發展、吸引外地企業扎根廈門、加快廈門市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
2018年廈門在全國率先實現政務數據互聯互通無障礙共享,匯聚了人口、法人、空間、證照、信用、健康、交通、旅游、公共安全等多領域、超過200億條數據,為政務大數據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何讓這些數據充分釋放價值?廈門在全國率先引入“數據安全屋”技術,安全屋數據流通平臺通過沙箱技術、堡壘機、審核流程等保證數據的安全性,需求方可以使用數據,但不能拿走數據,實現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做到開放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可以被安全地使用與分析,讓數據提供方更有安全感、讓數據需求方更有獲得感,解決了政府大數據開放“最后一公里”問題。在平臺的搭建過程中,由UCloud(優刻得)提供了“安全屋”等相關的技術支持。
作為平臺的第一個用戶,廈門市民數據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為了解決個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公司正在打造一個“i廈門普惠金融平臺”,其中一個關鍵難點是金融機構無法對貸款對象進行全面風險評估。有了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政府掌握的貸款人相關信息開放到“數據安全屋”中,“i廈門普惠金融平臺”就可以通過加載到“數據安全屋”中的貸款風險評估算法模型對貸款人進行全面風險評估,從而提高普惠金融業務撮合的成功率,解決個人及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同時也可大大減少貸款人多頭開具證明等事項。利用政府提供的數據類似的做法還可以廣泛應用在健康醫療、家政服務、智能客服、商業選址、旅游投資、營銷設計等眾多領域,讓政府部門掌握的數據在安全保護前提下,最大限度造福社會。
據悉,廈門已出臺了《廈門市促進大數據發展工作實施方案》,即將出臺《廈門市政府大數據開放管理暫行辦法》等大數據產業發展配套政策,明確提出構建“政產學研用”多方聯動、協調發展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借助此次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構建的生態合作體系,已經吸引來自全國各地40多家大數據處理、大數據分析、模型算法開發、大數據應用開發企業和機構入駐平臺。(一鳴)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