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點】為敦煌立傳 為絲路抒懷——葉舟長篇小說《敦煌本紀》研討會發言摘登
【文化視點】
為敦煌立傳 為絲路抒懷
——葉舟長篇小說《敦煌本紀》研討會發言摘登
編者按 12月4日,由中國作協創研部、甘肅省文聯、《芳草》雜志社、譯林出版社共同主辦的葉舟長篇小說《敦煌本紀》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青出席會議并致辭。2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
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青在致辭中表示,包括敦煌文化在內的甘肅文化和甘肅故事,是與“中國夢”緊密相連的,這也是甘肅作家需要在作品中凸顯和重視的。《敦煌本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洋溢著青春朝氣和雄渾氣象的敦煌。希望甘肅作家能夠創作出更多有筋骨、有力度、有溫度的好作品。
專家們表示,《敦煌本紀》以其宏大的規模、奇崛的故事、縝密的敘述、詩化的語言,提升了敦煌文學敘述的整體水平。小說直指西部精神、歷史命運與民族性格等命題。它看似在講述“敦煌故事”,其實也在講述“中國故事”。
甘肅日報特選編專家學者們的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一部令人百感交集、令人神往的大書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 李敬澤
像《敦煌本紀》這樣的長篇小說,讀的時候確實有一種莽莽蒼蒼、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感覺。它是在建構創造一個廣大的世界,在時間中進展,同時在空間中延展。《敦煌本紀》是一個奇觀。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包括近代以來的歷史之復雜壯闊、中國精神之復雜壯闊,蔚為大觀。葉舟在《敦煌本紀》這里選的這個點,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20世紀初這個時間節點,也是我們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個關節和縫隙。《敦煌本紀》選敦煌這樣一個地方,在這個點上寫一部本紀,我覺得是為中國人立本紀,為中國精神立本紀。這里既有葉舟深刻的、深切的情結,同時我覺得在這個選擇中,我們確實可以感覺到,這個點上反而能夠把那個貫通著古人和今人,貫通著古代和現代,貫通我們這個民族的向西的方向和向東的方向,貫通我們民族的那些基本精神、基本氣概、基本氣質、基本倫理,讓我們能夠一直走下來而且還走到現在的那些基本東西,有了一個特別壯大、特別自由自在的展示。
所以,看敦煌,看《敦煌本紀》,我覺得某種程度上是在看中國,也是給我們一個看中國的視野。中國之了不起,中國之大,不僅僅是幅員廣大,還表現在有敦煌這樣一個巨大的空間和精神上的回旋之地,這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的來源。
《敦煌本紀》這個名字是如此輝煌,不要看葉舟寫的只是20世紀初那樣一個空白點,我覺得其立意是在于寫我們這個民族根子上、根性上的那些精氣神。總而言之,這是一部令人百感交集、令人神往的大書。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