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夏河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及三維模型(灰色為虛擬重建的鏡像部分)。
研究團隊在夏河白石崖溶洞內進行考古研究。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教授張東菊供圖
研究團隊在白石崖溶洞內進行考古研究。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教授張東菊供圖
每日甘肅網12月12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武永明)美國考古雜志《Archaeology》近日公布了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州大學和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學者領銜的團隊,在我省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中發現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化石這一成果入選。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是本次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唯一的舊石器考古研究成果,也是唯一來自中國的考古發現,彰顯了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的國際領先研究水平。
神秘古老的青藏高原今年5月再次震驚世界:通過對一塊殘缺不全的人類下頜骨化石的最新研究,東亞古人類史有望被改寫。此前,尼阿底遺址的考古研究證實,人類最早在青藏高原活動的歷史是4萬年前。而最新研究一下子將青藏高原的早期人類活動痕跡又大幅提到了16萬年前。
北京時間2019年5月2日,陳發虎院士帶領的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的下頜骨化石”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雜志在線發表。該成果是陳發虎團隊多年來在青藏高原古人類活動和環境適應研究領域獲得的又一新進展。
這項研究圍繞在青藏高原新發現的古人類下頜骨化石,聯合來自德國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臺灣大學等科研單位的多名境內外學者,開展了年代學、體質形態學、分子考古學、生存環境、人類適應等多學科綜合分析。
結果發現,該化石目前是除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首例丹尼索瓦人化石,也是目前青藏高原的最早人類活動證據(距今16萬年前)。該研究為進一步探討丹尼索瓦人的體質形態特征及其在東亞地區的分布、青藏高原早期人類活動歷史及其對高海拔環境適應等問題提供了關鍵證據。
陳發虎團隊在Nature發表的文章,將史前人類在青藏高原活動的最早時間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并首次從考古學上驗證了過去只發現于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的丹尼索瓦人曾在東亞廣泛分布的推測。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