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零零后》:一封寫給家長的電影家書
【影評】《零零后》:一封寫給家長的電影家書
羅 歡
劇集版《零零后》劇照
我國首部長達12年跟蹤拍攝兩個“00后”成長過程的紀錄電影《零零后》日前上映,隨即引發了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熱議。這是張同道導演以平視視角捕捉“00后”內心世界,用影像探索“00后”教育問題的一次較為成功的嘗試。
首先,紀錄電影作為現實生活的一種觀照形態,與人們賴以生存的人文環境息息相關,明晰時代背景和把握觀眾的觀影需求是一個紀錄電影能否成功的前提。自新世紀以來,多元化的環境使得各種新穎的教育方式風靡,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社會需求。“00后”的父母作為“知識改變命運”的一代,將孩子的教育視為最重要的家庭問題之一。盡管每個家庭經濟條件不同,但無論身處城市或農村,家長們都迫切想要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此,張同道導演開始借助影像探索最新、最前沿、最尊重孩子的教育方式。同時,“00后”陸續成年,他們開始思考我是誰,在社會中扮演什么角色,將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等一系列哲學命題。在青春叛逆期的關鍵點,親子教育的困惑、代際溝通的障礙、升學和早戀問題普遍困擾著“00后”的家長們。創作團隊著眼于觀眾的觀影需求,捕捉了池亦洋和柔柔成長過程中的欣喜與挫折,更加有效地實現了紀錄電影《零零后》的社會功能。
其次,紀錄電影《零零后》作為伴生紀錄電影,以電視紀錄片《零零后》的素材為基礎,按照選編模式和故事片的規則,選擇了保留素材中最具代表性和表現力的兩個人物“孩子王”與“小公主”重新結構故事,適應了“電視—互聯網—影院”多維度傳播的格局。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紀錄電影不同于能夠憑借多種敘述手段進行敘事的電視紀錄片,它要求創作者在90分鐘左右的影像中高效地使用素材,合理地安排情節點,以達到完整呈現故事,突出人物鮮明性格的目的。據此,選擇有故事的主人公是拍攝的第一要義。在芭學園所有的孩子中,池亦洋和柔柔難以讓人忽視。池亦洋總是帶領一群男生唱歌、走方陣、挖地道,并且總因不守規矩坐在反思角。而柔柔偏愛獨處,被排除在群體之外,總被欺負的她經常在園里放聲大哭。正如張同道導演自己所言:“不是我去選擇他們,而是孩子們自己走進了鏡頭。”
同時,由于沒有同類型影片作為參考,創作團隊以保護兩個主人公為前提,對1000多個小時的素材多次進行取舍。最終著力通過細節去呈現美式橄欖球運動員池亦洋的外在張力,以及只身赴美求學的“小公主”柔柔細膩的內心。影片把畫面運動作為一種鏡頭語言,告別了線性敘事模式,將兩個主人公小時候的素材和長大后的素材并列呈現,展示了池亦洋從被家長集體要求開除的“孩子王”,蛻變成為代表中國隊參加世錦賽的自信少年;柔柔從獨守一隅,被幼兒園小伙伴排擠,被寄宿家庭多次趕出來的“小公主”,轉變成合群、外向、獨立,立志從事教育行業的陽光少女。把握了故事戲劇性的同時,通過細節的呈現讓觀眾看到在相同啟蒙教育下,在不同的生長土壤和不同的教育方法中成長起來的兩個孩子的快樂與痛苦,反思與成長,精神上的變與不變。
此外,當池亦洋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柔柔在異國被視為“問題孩子”時,創作團隊始終扮演著關注和陪伴的角色,使得影片能夠真實記錄兩個“00后”在兩種非傳統教育模式下生理和心理變化。同時,為中國家長在教育問題的抉擇上提供參考與借鑒。面對充滿個性的“00后”,家長們需充分尊重孩子的秉性,關注孩子個性上的發展,搭建親密的親子關系,積極探索有利于實現孩子人生價值的教育方式。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