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嬰幼護理  嬰幼喂養

2019年收獲文學排行榜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01-02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長篇小說榜

1《云中記》阿來(《十月》2019.1)

《云中記》講述了汶川地震后,四川一個三百多人的藏族村落,傷亡一百余人,并且根據地質檢測,村子所在的山坡將在幾年內發生滑坡,于是在政府的幫助下,整村搬遷至一個安全的地方。村里祭師總是惦念著那些死去的人,最終決定以自己的方式去照顧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亡靈。

小說內核是關于阿巴理解“祭師”的成長之路,有他在回憶與現實間徜徉的感悟,也有在川西藏區風光與縣鎮現代文明間錯位的沉思。文字風格偏直白,較之前讀過塵埃落定和格薩爾王,文字的靈性減弱了,可能是受制于時間也受制于地震吧。

巨大的災難面前,再虔信的人都會經歷動搖,開始質疑,為什么天地不仁,神靈袖手旁觀?阿來這本寫512的書和遠藤周作的《沉默》異曲同工,事神者企盼神跡,愿望一再落空,在這個過程中,無限痛苦的追尋和慘敗本身,卻漸漸綻放出神性的光輝和動人的力量。也許說明,未經審視的信仰不值一提。

本書勾出了很多地震回憶,直接描述地震的地方幾次看哭了;也是一個人找回自我的故事;這寫法很難,阿來處理得挺好,敘述能力確實是國內作家的翹楚;同樣寫地震,個人感覺比村上春樹的《神的孩子全跳舞》更好。

阿來,四川省作協主席,曾經以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以中篇小說《蘑菇圈》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是中國文壇的“雙冠王”。

2《人,或所有的士兵》鄧一光(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7)

《人,或所有的士兵》講述了一個關于戰俘的故事。1941年12月8日,日軍突襲香港。香港守軍經過18天的抵抗宣布投降,國軍中尉軍需官郁漱石在這場戰爭中不幸被日軍俘虜,在位于燊島叢林中的D戰俘營度過三年零八個月非人的生活。作者以細膩的文筆和悲愴的情感書寫出這個故事,揭露了戰俘內心鮮為人知的隱秘世界。

看完此書,最大的感受是,鄧一光的歷史知識太扎實了。瑣碎而真實。

看到最后一頁,如哽在喉,想痛快地哭一場!和平是最珍貴的,“遠離戰爭,不論它以什么名義”。

戰爭對人的摧殘,不僅是健康,是家園,是信仰,更是心理、是生活、是難以抹去的創傷。遠離戰爭,無論它以什么名義,無論你是主戰方還是抗戰方。

鄧一光,曾任湖北省作協副主席、武漢市文學院院長。他的長篇小說《我是太陽》榮獲第五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我是我的神》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3《大地雙心》徐皓峰(《收獲》2019.3)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翌年清帝遜位。1917年,一位守墓少年受托來到皇帝身邊,以秘法護其十年。權臣、伶人、軍閥、老學究、革命黨輪番上場,一段關于末代皇帝的別樣敘事就此展開。大地雙心,一心是忠誠,二心為背叛,皇帝在各路野心家的布置間輾轉騰挪,得到過些許真情實意,也洞悉了無數變節背叛。

《大地雙心》從頭到尾聚焦的問題是忠心與背叛,這是個極為復雜的話題。世事的轉變帶來人的轉變,忠心、愛心、貪心、癡心、好心、狠心,這些人心都被納入進來討論,從人心這一問題,延伸出人的多面性與人性的多面性。

《大地雙心》也是作家歷史觀的一種流露。70后作家一向富有極其特殊的歷史觀,很多批評家得出了青年作家無歷史感的論斷,徐皓峰有意創作關于歷史的作品,但是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全新的歷史觀。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比如辛亥革命、張勛復辟、北伐戰爭、張作霖之死等,都作為背景在小說中出現,但是小說更多的揭示的還是歷史的另一面,將大的歷史事件融入進人物的命運洪流之中。小說一定程度上是一部民國秘史。

徐皓峰的身份也較為特殊,既是小說作者,又是電影導演。其作品用武俠的筆法演繹歷史,評判人心。小說《道士下山》《大日壇城》《武士會》《師父》《刀背藏身》等都與武俠有關。其編劇導演的影片也有新武俠的意味,《一代宗師》《師父》《刀背藏身》都是如此。

4《你好,安娜》蔣韻(《花城》2019.4)

《你好,安娜》作家蔣韻獻給母親之作,縱橫歷史四十年,以一段青春戀情、兩個少女的生命悲劇,探入三個家庭十二位身份不同、靈魂各異的女性的沉浮命運,關照當下時代的精神圖景。

蔣韻的長篇依舊細膩、舒緩,書寫她熟悉的年代里女性的千轉百回與浪漫柔韌。蔣韻小說對男性的描寫是虛的,象征性的,在青春,愛情只是我們針對自己的一場戰爭。

整本書像是從七八十年代里走來的,敘述方式顯得有些陳舊。可陳舊里才有老老實實講故事的本分,不給讀者設置什么自以為高深的閱讀屏障。作為讀者,老老實實欣賞一個上一輩的故事。挺好的。

那個年代,精致生活是可恥的,有信仰是可恥的,甚至文字也是可恥的。但那時的人又那么純真,時間沖淡那些罪與罰,情與義,想到嚴歌苓,想到木心,愛慢卻穩。

蔣韻,丈夫李銳,女兒笛安,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隱秘盛開》、《櫟樹的囚徒》、《紅殤》,散文隨筆集《春天看羅丹》《悠長的邂逅》等。

5《月落荒寺》格非(《收獲》2019.5)

《月落荒寺》書名來自德彪西名曲,以一段充滿謎團和遺憾的男女情事為主線,勾勒出大都會知識分子不安迷惘的眾生相。

小說可視為《隱身衣》的前傳。格非學院派的學養依舊動人。小說不是故事,而是一個世界。格非呈現的就是,他所感知的荒涼與無奈的精神家園。

《月落荒寺》踐行了一種巴爾扎克拼圖式的現實主義寫法,和《隱身衣》構成巧妙的互嵌關系,小說中人物的命運,朝著與小說的敘事意圖全然相反的方向飛奔而去,其結構張力正由此而生。

知識分子精神的萎縮、困頓有多沉重,綠林好漢的活潑、生動就有多輕盈;月落荒寺,是荒蕪,也是殘破、殘缺、殘廢;刻意設置的時間差,與時代隔離,又從當下添上空白,七年之后,中秋月恐怕還在,人卻更萎靡了。在序曲里唱著挽歌。

格非,先鋒文學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中篇小說《褐色鳥群》曾被視為當代中國最玄奧的一篇小說,是人們談論“先鋒文學”時必提的作品。2015年8月,作品“江南三部曲”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長篇非虛構榜

1《你和我》萬方(《收獲》2019.4)

萬方的長篇非虛構《你和我》回憶父親曹禺與母親的故事,回到那些劇作的寫作現場,在諸多個人史與家族史的梳理與追蹤中見證著時代的風云和命途的多艱。

2《南京傳》葉兆言(譯林出版社2019.8)

葉兆言南京人立南京傳,文學家亦史學家,“透過南京這扇窗戶看中國歷史”,抽絲剝繭、細細道來。在這里,南京不僅是一個敘事空間,更是一個極目遠方的平臺,而《南京傳》,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以南京為基點的中國史。

3《寂靜的孩子》袁凌(中信出版集團2019.6)

《寂靜的孩子》是作家袁凌歷時四年走訪、探察、記錄、沉淀,全新寫就的一部非虛構作品。在這部作品中,袁凌將他的目光聚焦到了孩童的身上,他關注當下中國城鄉兒童的生存困境,切身感受他們的生存條件、日常勞作和精神狀態,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最終完成了這一份關于孩童的生活和人性記 錄。

4《祭奠阿里》盧一萍(《收獲長篇專號·春卷》2019.3)

軍旅作家盧一萍的長篇非虛構《祭奠阿里》,作品講述1950年初期解放軍進藏先遣連官兵翻越昆侖山脈進軍西藏的真實故事。作者懷著無比崇敬的情懷走進一群沉默的軍人,以一種硬朗而又凝重地敘述,提煉出人類超越平凡的英雄精神。

5《一個中國人在中國》曾維浩(《花城》2019.6)

曾維浩的《一個中國人在中國》提供了當代歷史長河中的生存標本,翔實細節、大量數據和故事,勾勒出20世紀80年代末期湘西山村到2000年后南部沿海開放城市珠海之間的空間拓撲圖。

中篇小說榜

1.《開屏術》田耳(《鐘山》2019.4)

田耳的《開屏術》以工匠精神緩慢穩實地鋪展想象空間,基于寫實間雜夸張因而略顯荒誕,譏時諷世但主體平和寬厚。小說中像鯰魚一樣在渾水中求生存的隆介,是新鮮陌生的人物類型,他被時代擠壓塑成,又被新時代的離心力拋向邊緣,他的人生附著了低濃度的宿命感和低濃度的悲劇性,讓讀者極易在現實中找到認同。

2《鮫在水中央》孫頻(《收獲》2019.1)

小說旨在探討生活、尊嚴及命運。大時代的命運影響著個人的命運,他們想抗爭卻無力。但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發出一點屬于自己的微光,縱然道路不同,命運迥異,卻都有自己對活著的一種追問方式。活著,就是與命運做抗爭。

3《青霉素》尹學蕓(《收獲》2019.3)

劉正坤是村里的赤腳醫生,長得比唱樣板戲的演員還好看,但是他有一個霸道的母親,自由戀愛的對象被趕走了,與青梅竹馬之間的情愫也被消滅于無形,后來娶了村支書的女兒。村支書的女兒雖然長得丑,但是對他倒真是愛敬有加,兩個人平靜地過了小半生。正是在這種平靜中,好多人不知不覺地死于青霉素過敏……

尹學蕓的思想藝術探索,集中不過地體現在對人類心理陰暗面的深度探究與表現上。

4《詩眼倦天涯》徐皓峰(《收獲》2019.5)

5《成人記》薛舒(《長江文藝》2019.1)

6《下降流》禹風(《人民文學》2019.2)

7《我們的師傅》凡一平(《十月》2019.4)

8《音樂家》陳春成(豆瓣2019.7)

9《有糧之家》丁顏(《花城》2019.5)

10《外婆要來了》姚鄂梅(《清明》2019.3)

短篇小說榜

1《燉馬靴》遲子建(《鐘山》2019.1)

《燉馬靴》將故事背景置于1930年代末的東北抗聯,小說中的父親所在分隊突襲日軍守備隊失手,虎口脫險的父親單槍匹馬辟出一條計劃外路線,后與日本兵周旋戰斗,驚心動魄……小說結構奇崛,文氣貫通,意味深長不露痕跡。

“作家就像廚師,針對不同食材,采取不同的烹飪方式,或者煎炒烹炸,或嗆燜蒸煮。這次我面對的食材是戰爭年代敵軍的一雙馬靴。我在寒夜燃起篝火,用雪水和松枝燉它,讓人性的蒸汽在印著人跡和獸跡的雪原彌漫,升騰……我將《燉馬靴》結尾的一句話送與愛著文學的朋友們,作為祝福:‘人吶,得想著給自己的后路,留點骨頭!’”(遲子建)

2《遲到的青年》黃錦樹(《天涯》2019.6)

3《天臺上的父親》邵麗(《收獲》2019.3)

4《沙鯨》李宏偉(《小說界》2019.4)

5《核桃樹下金銀花》弋舟(《青年作家》2019.10)

6《起夜》雙雪濤(《收獲》2019.1)

7《伶仃》蔡東(《青年文學》2019.3)

8《火車》寧肯(《收獲》2019.5)

9《天使》張惠雯(《文學港》2019.7)

10《荀滑脫逃》朱山坡(《青年文學》2019.1)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