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游戲首獲國家正名  “華文IP”游戲“出海熱”
編者按
2019年很快就要過去了。這一年里,中國文化產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文學到戲劇,從電影到電視,從綜藝節目到電子游戲……新的業態、新的環境,最重要的便是新的格局。
我們看到,戲劇,敞開大門,鋪開一條“引進來”的大路;游戲,鼓足勇氣,闖出一條“走出去”的前途;影視,扎根生活,重拾觀眾喜愛的現實題材……不同領域,背后體現的都是一種智慧:立足現實,著眼未來。
告別2019,讓我們回眸中國文藝的新格局。面向2020,一切從“新”開始。
背景
首次成為正式職業
游戲版號審批重啟
2019年年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13個新職業信息,其中就包括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這是從國家層面首次對電子游戲正名。
2019年是游戲版號審批重啟的一年,游戲行業向成熟化不斷演進,顯現出回暖的態勢。
從“電子競技是洪水猛獸”到“健康的電子競技活動”,近年來,有關電子競技運動的正面輿論一路高歌:從主流媒體到細分媒體,從官方口徑到民間輿論,與電子競技有關的關鍵詞已經轉變為“健康”、“益智”、“產業發展”與“國際化”等積極正面的意義。
從受眾人數、賽事數量以及市場規模等相關數據來看,電競產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根據Newzoo(游戲、電競及移動市場的研究分析公司)研究,全球電競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4.9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14.9億美元。中國方面,電競受眾將從2016年的9400萬人增至2021年的1.7億人,占全球電競受眾人數30%;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5億元增至2021年的22億元,占全球電競市場規模19%——成為電競第一大國。
游戲產業方面。中國已成為游戲產業收入最高、游戲產業增速最高的國家。與此同時,中國游戲正在大步“走出去”。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海外玩家在中國移動游戲上的總支出也已超過160億美元。
故事
擇業、擇城、擇崗:一個游戲策劃師的2019年
“2019年,對我來說是挑戰和機遇并存的一年,收獲滿滿。”年末,游戲策劃師葉瑋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
擇業
家人能正視我的職業了
“從澳門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只身到北京完美世界游戲公司打拼,轉眼就三年了。這一年家人對我從事的行業有很多轉變,從剛來北京的家人極力反對,到逐漸理解我的工作,有時還為我加油,2019年他們轉變最大。”從擇業開始聊,葉瑋顯得有些激動,確實大部分像他這樣高學歷的人才做游戲行業,最先“反對”的就是家人。
今年年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正式向社會發布新職業信息,其中就包括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這一“正名”讓游戲行業的從業者等了許久。葉瑋直言:“國家層面認可這個行業,讓我在家里會好過很多,他們能從‘我們天天在玩’的印象中走出來,正視我們的職業。這對我們影響很大。”
確實,中國有不少年輕人從事游戲行業的起因都是自己喜歡玩游戲,“但是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做,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嗎?”葉瑋笑著說。
擇城
因“電競城”留在北京
近兩年,隨著電競的發展,中國不少城市從頂層設計就植入“游戲產業基因”。今年12月,北京市委宣傳部發布《關于推動北京游戲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要在北京建設全球領先的精品游戲研發中心、網絡新技術應用中心、游戲社會應用推進中心、游戲理論研究中心、電子競技產業品牌中心。力爭到2025年,全市游戲產業年產值突破1500億元。
此前,海南省推出了“國際電競港”專項政策“海六條”——在資金、人才、稅收、免簽、賽事審批和傳播上逐步完善和推出相應支持政策,大力支持電子競技發展。這是繼上海發布打造“世界電競之都”的20條意見后,又一個向電子競技張開懷抱的省份。此外,西安、廣州、重慶等地均先后出臺了電競產業政策,加入了布局電競產業的競爭。
“打出電競牌不僅僅能夠提升文化實力,對于擴大就業和吸引年輕一代大學生有著很好效果。我也曾想過要不要去上海發展,最近北京也出臺了相應政策,我想我不用走了。”葉瑋告訴北青報記者,“對于新一輩年輕人來說,想留住年輕人,一方面需要優厚的人才引進計劃;另一方面從城市管理者層面就要對新型業態有很高的敏感度,類型電競這類綠色環保的新興行業要有開放度。”同時,葉瑋也坦言:很多城市在打造電競城方面力度仍很弱,在電子競技大型賽事相關服務方面依舊是短板,無論是硬件還是在軟件方面,需要提升的方面有很多。
擇崗
游戲行業仍有很多機會
游戲版號審批重啟,更為國內游戲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據《2019年度第三季度中國游戲產業報告》,2019年第三季度,游戲產業實現銷售收入592.1億元,相比2018年第三季度增長56.2億元,同比增長10%。中,移動游戲實現銷售收入408.1億元,占整體收入比例達到68.9%。
與此同時,不少大公司裁掉部分項目的新聞不絕于耳,到底游戲行業是否景氣?葉瑋稱:“這個行業依舊有很多機會。”年初他做出了一個重大的人生決定,從大公司辭職轉跳到一個小型游戲公司做游戲策劃師。對于這次跳槽,葉瑋說:“我不想在大公司‘溫水煮青蛙’一般的生活,離開對我自己更好吧。”
到了新公司,葉瑋的工作更忙了, “我們這個行業就是這樣,不少游戲公司都這樣,雖然沒有大公司的體面,但我們年輕人的意見在新公司有人聽,扁平化的管理制度讓我們和領導無時差溝通。這可能就是我們想要的。”
擇項
“華文IP”更易“出海”
權威的第三方研究機構伽馬數據近日發布了《2019美國移動游戲市場及用戶行為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美國移動游戲市場持續增長,2020年可達133.7億美元,增長幅度11.8%。而在這樣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中,除了美國本土游戲,最受歡迎的是中國游戲。2019年中國游戲海外出口將超過11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的游戲出口國。
葉瑋告訴北青報記者,全新游戲并不僅僅將目光放到國內市場,“最近我們就在打造一款全新的三國IP游戲。由于公司上一個項目在海外發展取得不俗的成績,因此新項目將會比原項目花更多的時間與心力在海外市場上。”
新一代游戲人已經將項目出海作為設計游戲前必要條件。葉瑋說:“現在國產游戲的制作效果并不輸國際廠牌。從中華文化中汲取宏大的世界觀是我們創作者永不干枯的源泉,我們新一代的游戲人并不想把自己的市場鎖在國內,‘走出去’可能有更廣闊的天地——龐大的國內市場是我們的根,廣闊的全球市場才是我們的天地。”
文/本報記者 王磊
統籌/劉江華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