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在時代中間
【影評】
在時代中間
![](http://pic.gansudaily.com.cn/003/004/749/00300474944_488b2eda.jpg)
《踢球吧,孩子》劇照
![](http://pic.gansudaily.com.cn/003/004/749/00300474945_7a8b9168.jpg)
《踢球吧,孩子》拍攝片場
燕兵
《踢球吧,孩子》觸及我們這個時代兩個重要的主題——脫貧攻堅和基礎教育。作為一部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的價值,首先在于其作為真實的影像文本所負載的時代信息和氣息?梢哉f,這部影片的藝術表現和價值實現,達到了手段和目的的基本一致。
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之所以“好看”,得益于所呈現的故事真實、自然、流暢、親切。有人說,好的紀錄片的故事是“長”出來的,而不是“導”出來的。換言之,創作者的表達隱藏在鏡頭后面,而不是走到語言的前臺。選擇直接電影的表現方式,是這部電影成功的起點。因為邏輯嚴密的主觀講述對導演來說或許表達更為精準,但是無法規避個體思考的片面性,也容易使故事發展變得過于具有“設計感”,從而損失了紀錄片真實的力量。
《踢球吧,孩子》著眼孩子們的出路,選取山區小學足球少年去英國集訓選拔和畢業升學問題兩個相互關聯的事件,作為全片故事主線。由此而來的選擇和被選擇,構成不斷生發的矛盾沖突,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延展性。全片情節就在每個人物的不斷“選擇”當中自然生長。
事件構成的故事主干線性發展,主要人物的故事又作為枝干發展,就形成了全片線條清晰而細節豐富的敘事,大大小小不斷出現的“選擇”構成了這部電影的故事性。
紀錄電影和作為電視或網絡平臺播出的紀錄片,無論表達方式還是技術標準,都是有明顯差異的。簡而言之,紀錄電影更加具有“電影感”。也就是用更有張力的影像講述故事,用更精準的細節把握展示人物的內心,用更細膩的視聽效果營造氛圍。
蔡麗平去英國前與父親的一段對話,展示了一個農村小女孩的內心世界。趙婷母親等一群婦女打短工,跪在土地上種百合的畫面,盡管一閃而過,卻足夠震撼。交代了貧困山區農民對土地的依存度,也交代了他們生命中的堅韌來自何處。
馬校長組織孩子們集中觀看中韓足球比賽的情節,更讓人看到了校園足球教育遠遠超出體育范疇的價值所在,也凸顯了堅守在山村一隅的基層教育工作者,為孩子們的人格養成和價值觀塑造作出的努力。
紀錄片不負責解決問題,也無力解決問題,但負責呈現事實并引發思考。一部電影同時觀照兩個相互關聯的重大現實問題,但最終的指向并不在解決當下問題本身,而落在對更深層次問題的探究上,這就是《踢球吧,孩子》抵達的彼岸。
中國足球是一個持續了幾十年而熱度不減的社會話題。中國足球的根源問題究竟在哪里?希望又在哪里?從這部影片的呈現,或許能找到答案。“足球從娃娃抓起”,要從抓好校園足球入手,提高足球運動水平。這部電影呈現的事實,會引發觀眾思考甚至找到某種答案。同樣,關于脫貧攻堅的問題,電影并沒有刻意探討,也沒有過多鋪陳,而是從生活的日益變化,展示了貧困的事實和人們戰勝貧困的決心及成效。
影片中潛藏在鏡頭后面的冷峻思考是屬于電影的藝術表達方式,克制而隱忍;全片洋溢的對生活的熱愛和足球帶給孩子們的歡樂,則是創作者傳達給觀眾的信息——為了夢想,堅韌、向上、不畏艱苦。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