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傳奇:武鐵匠教訓楊疙瘩
清朝宣統年間,大同城內鐘樓西街路北有個鐵匠攤,師傅姓武名祥、排行老三,大同市云州區(原大同縣)上泉村人。因家境貧寒,九歲時便進城學手藝,后來在“碑樓”附近擺了個鐵匠爐,專打鞋釘。俗話說:“鐵匠翻翻手,養活十來口”。生活也勉強算過得去。
武師傅從小就愛踢腿弄拳,因此非常體魄健壯,后來與宋二麻煩結為師兄弟,同拜撫臺大人保鏢石盤亮為師,練就了一身短打步拳的馬下功夫。二麻煩宋世杰一心想走仕途作官,所以學的是馬上功夫。后來成了辛亥革命時期大同革命軍的頭面人物,任軍政府虎賁將軍兼虎賁馬隊隊長。1912年被晉北鎮守張漢杰(外號張三貓)因為強占婦女而處死。武鐵匠的武功比較扎實,有次宋二麻煩向師傅討教,師傅卻說:“今后向你師弟學就是了”。可見武鐵匠藝高一籌。
為了學習武術,武祥把僅有的大同城北白泊洼二十畝好地賣了,潛心苦練,起早貪黑,披星戴月,可以說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因而也名揚全大同城。一年盛夏,有山東鏢局的著名鏢頭姓楊,頭上起了個肉疙瘩,所以人稱楊疙瘩。他押鏢來到大同城,進東門出西門,手拿一根鋼棒(兵器)有七寸多長,足穿鐵鞋二十多斤重,腰纏練功帶,赤胳膊、光膀、禿腦袋,鏢旅開路,他拖著鐵鞋“咣當、咣當”作響,穿街而過。
邊走邊喊鏢:“我的大名叫疙瘩楊,手拿鋼棒七寸長,鏢插在城頭上,走遍天下把路讓”,威風凜凜地走到鐘樓,被鐵匠爐干活的武師傅聽見,不免心中一怔,“好一個楊疙瘩,出言太過分了,竟敢欺大同城無人”,于是耿耿于懷,便下定決心要教訓他一番。
次日,武鐵匠來到了楊疙瘩下榻的大西街路北專營毛筆的“丹桂堂”內,以禮拜謁。此時的楊疙瘩目中無人、神氣十足,大言不慚,曾相談之際突然進招。來了個“直搗黃龍”直沖襠部要害,武鐵匠眼疾手快,隨即使出”相子抱瓶”以守為攻隨后一個“葉底偷桃”,“蟾抱金絲”一下把楊疙瘩拿翻在地。
楊疙瘩不服,兩人步入院中,彼此抱拳見禮后,只見楊疙瘩疾速來了個“腳底揩油”,緊跟著使出”勿掛連環腿”,武祥師傅“點撥撩壓”順手牽羊,只聽“啪”的一掌,將楊疙瘩一下打出數米之外,只三招現代式就制服了對方。楊疙瘩羞愧萬分,忙雙膝倒地,汗流滿面,甘拜下風,并表示愿結交為友。不得不佩服大同城內有這等高人。離城之時, 楊疙瘩又回拜了武武師傅。
至此,楊疙瘩走到那里再也不敢口出狂言,目中無人了。武鐵匠的名聲便傳遍了塞外。武祥兒孫三代都是鐵匠,并世代習武,真可謂之武術世家。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