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肚臍鼓包,父母劃開“放氣”:關(guān)于肚臍,家長一定要了解這三個問題
愛兒康
2020-10-20 09:27:00
手機閱讀
隨著天氣一天天的涼爽起來,寶媽奶爸每天晚上都要醒無數(shù)次給孩子蓋小棉被,以防寶寶的小肚子受涼。
當父母的對蓋肚子有著令人感動的執(zhí)著, 因為在很多家長的意識中,小寶寶肚臍一定要蓋好,要不然會進風,進風了孩子就要著涼拉肚子!
不過,肚臍眼真的會進風嗎?真的會“受涼”拉肚子嗎?
今天小康君就和大家說道說道!
肚臍眼真的會進風嗎?
要想知道肚臍眼會不會進風,首先要知道肚臍眼究竟是怎么來的。
在胎兒期,臍帶將媽媽和胎兒連接起來,胎兒依靠臍帶獲取生命所需營養(yǎng),直至寶寶出生臍帶才會被剪斷,之后剩下的會自動脫落,留下一個“符號”,這就是肚臍眼。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肚臍眼類似于剪斷臍帶后留下的一塊疤痕。它不是一個洞,不連內(nèi)臟,也沒有連著腸子, 它就是單純的一個“疤”。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死路一條的肚臍眼,自然沒有“門”,沒有門自然無法進風!
可是孩子肚子“受涼”后的確會拉肚子呀,這又是怎么回事?
因為腹部受涼,可能會刺激到腸道蠕動,從而導(dǎo)致腹瀉。這并不是肚臍眼受涼,而是整個肚子受涼才可能導(dǎo)致的結(jié)果。
此外,除了腹部受涼,常見的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感染、飲食不當?shù)纫矔䦟?dǎo)致孩子腹瀉。所以如果孩子出現(xiàn)腹瀉癥狀,還需找準原因,可不能盲目給腹部保暖耽誤了病情。
肚臍護理重點:
肚臍眼不會進風,但腹部受涼孩子的確會腹瀉,所以晚上睡覺時家長要給孩子做好腹部保暖工作。
除了肚臍眼會不會進風,寶媽奶爸們想必還有很多問題,比如為什么肚臍眼形狀不同?肚臍眼中的“泥”究竟是什么?肚臍眼可不可以摳……各位寶媽奶爸接著往下看!
肚臍形狀為什么都不同?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肚臍眼都不大一樣,雖然只是一個坑,但它“坑”的千奇百怪,有的只是淺淡的一道痕跡,有的像黑洞漩渦,有的像長了一個小肉瘤……
對于肚臍眼形狀,小康君曾聽到一位寶媽說肚臍眼好不好看,與醫(yī)生臍帶打結(jié)手法有關(guān)。
那是不是打個蝴蝶結(jié)肚臍就能長的更好看呢?當然不是啦!
肚臍長成什么樣,取決于臍帶傷口的愈合效果。如果臍帶愈合快,肉長的比較著急,就會形成凸肚臍眼。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除了以上肚臍形狀,如果孩子的肚臍是這種,家長就要注意了!
注意這種肚臍形狀: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這種叫做臍疝,是因為孩子臍部的腹壁肌肉還未封閉,當孩子腹部用力、腹部脹氣、頻繁哭鬧時,小腸從未封閉的臍部凸出到皮下,形成高于腹壁的凸起物。一般等到孩子平靜后,這個包塊就會消失。
隨著寶寶的生長發(fā)育,腹壁肌肉逐漸封閉,臍疝自然就會消失。大多數(shù)嬰幼兒臍疝在2歲內(nèi)可隨著腹壁增強而自愈。
小兒臍疝本身不是什么大問題,家長不要過于緊張,也千萬不要手忙腳亂,自作主張給孩子“放氣”!
曾經(jīng)就有一對夫妻,看到一個月大的寶寶肚臍鼓了個包,就認為里面有氣體。奶爸直接找來一個刀片在寶寶的肚臍上劃開了一個小口,想給寶寶“放放氣”。誰知孩子的小腸順著破口噴涌而出,險些喪命!
(新聞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怎么就敢拿刀往孩子身上割?如此無知的父母也真的少見!
在這也跟各位寶媽奶爸提個醒,臍疝一般在孩子平靜后就會消失,如果孩子疝氣突然變大、腹痛、小腸無法自行收納,以及超過自愈年齡,建議就醫(yī)手術(shù)治療,不要自己瞎搞!
肚臍眼里的“泥”是什么?
除了肚臍眼的形狀,還有肚臍眼里的“泥”,也牽動著不少人的好奇心。
其實肚臍眼里的“泥”,就是皮膚碎屑、汗與灰塵等混合物。很多人會趁著洗完澡,將魔爪伸向肚臍,這里摳一摳,那里摳一摳,再放到鼻子上聞一聞,那酸爽程度堪比摳鼻屎!
雖然摳起來上癮,但并不建議大家過度清潔這個部位。因為這個部位較為薄弱,容易導(dǎo)致皮膚出血以及破口感染。
既然這樣,是不是不用管肚臍里的臟東西呢?當然不是,肚臍眼太臟容易產(chǎn)生異味,污垢太多還會刺激皮膚不舒服,所以雖然我們不建議摳,但我們可以兩三個月清理一次呀!
如何清理?
- 標簽:明星八卦論壇
- 編輯:馬可
-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