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上火了,怎么辦?
寶寶體質與成人不同,他們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速,中醫稱之為“純陽之體”。在正常狀態下維持著一種動態平衡,一旦有外部原因打破了這種平衡,就容易導致內熱上火。
寶寶生理特征易上火。中醫認為寶寶是“純陽之體”,體質偏熱,容易出現陽盛火旺即“上火”現象。而且寶寶腸胃處于發育階段,消化等功能尚未健全,過剩營養物質難以消化,造成食積化熱而“上火”。吸收消化及自身調節能力較弱,由于食物搭配不科學,引起“上火”。
寶寶出生后最好給予母乳喂養并保證充足的母乳量,因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因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的濃度很高,達8-12g/L或更多,其種類多達130多種,尤其是低聚半乳糖含量最多,其次是低聚果糖,它們以短鏈糖的形式存在于腸道中,在腸道中可以快速提高有益菌的繁殖,不會讓寶寶上火。
平時我們對寶寶的飲食也要多注意一些,如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芹菜、萵筍、茄子、等。要忌辛辣、油膩、高熱量的食物,要注意給寶寶少吃大蔥、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肉類、巧克力以及油炸類等熱量高的食物。在做菜的時候我們可以注意一下營養搭配,對于寶寶來說更是一舉兩得。同時呢,還可以做一些去火湯之類的,比如說綠豆湯,這是我們最為常見的,還有如荸薺丸子湯、紅棗枸杞子橘皮湯等。本來上火的時候寶寶們就食欲不振,或者是飲食困難,這樣一來在飲食方面我們的寶寶就不會因上火而缺乏營養了。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且能夠幫助消化,經常性的讓孩子多吃水果,特別是應季性的水果是有利于寶寶成長發育的。我們還可以用水果做成美味的水果沙拉來吸引孩子吃。
要培養寶寶喝白開水的習慣,補充寶寶體內所需的水分,同時也是在清理腸道,排除廢物等。如果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可以加一些白糖或者是果汁類的東西。在起居上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睡眠,因為睡眠不夠或是睡眠質量不好,引起上火。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的環境清新,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也要考慮勞逸結合,切不可讓孩子過度疲勞。
寶寶上火小知識
大多數成年人容易在夏秋兩季“火氣沖天”,因此年輕媽媽會認為只在容易“上火”的季節才有必要為孩子實施“滅火”。事實上,兒童的臟腑和肌膚嬌嫩,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對外界氣候變化的感應比成年人要敏銳很多。因此,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溫差變化較顯著的時候都有可能為孩子的“上火”造成隱患。
從四季的特性來說,春天萬物復蘇,氣溫乍暖還寒,細菌和病毒也趁勢迅速滋長,孩子容易因為細菌入侵和溫差變化而“上火”;夏季烈日炎炎,酷熱難當,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也是一年中人體水分散失最多的季節,水分的大量流失是造成人體“上火”的重要原因,正如干柴比綠樹易燃一樣;秋季晝夜溫差尤其明顯,空氣干燥,孩子一受涼就“上火”;冬季寒冷干燥,孩子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甚防。
飲食不正常導致的消化不良和積食只是兒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在現代醫學中,“上火”是一種炎癥,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機體、消化不良導致積食以及排泄功能障礙、外部環境擾亂導致孩子體內水分流失過多等,構成了孩子身體的三大“火源”。
小兒脾胃功能仍然不健全,而他們的生長發育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需要攝取的營養物質較多,飲食不合理容易擾亂消化和排泄系統的正常運轉。然而,除去飲食之外,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兒童機體引起發熱,兒童尤其是0-3歲的幼兒,身體各部分器官及免疫系統很脆弱,不能完全抵抗細菌病毒,而產生“內火”。炎熱的氣候、混亂的生活作息規律以及商場、游樂園等人多的公共場所也都是能導致孩子身體“上火”不可忽視的因素。
大部分年輕媽媽發現孩子腹瀉,第一反應大都是孩子腸胃著涼了,卻忽視了有可能是“上火”引發的癥狀之一。在常見“上火”癥狀中,一般出現大便干燥和小便短黃癥狀的孩子較多,比例都超過30%,而其他常見的癥狀包括睡眠不寧、口渴發熱、眼屎增多、脾氣暴躁、口舌生瘡、舌苔黃膩、口臭、牙痛、牙齦紅腫、腹瀉、腹痛等。
之所以“上火”也能引起腹瀉,我們需要從“火源”本身的性質來了解。燥熱之“火”和濕熱之“火”構成了人體之“火”的兩大類別,而腹瀉主要是由于“濕熱之火”擾亂排泄系統所致,孩子身體內熱,同時由于濕氣作用不能使內熱排解暢通,導致了內“火”愈旺。因此,在“祛火”的時候,不要一味單攻“燥火”,撲滅“濕熱之火”同樣重要。可以選擇腹瀉奶粉類的,沒有副作用,比如說紐貝滋。
由于兒童的“上火”問題從未被作為炎癥和病癥被年輕媽媽們正確對待,因此,涼開水、水果和蔬菜常用作“以水祛火”。事實上,涼開水、水果和蔬菜只對消化和飲食紊亂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對于心火過旺、肝火過旺和脾火過旺的問題便會束手無策。
對癥下藥才能標本兼治。對于消除外界環境造成的“上火”隱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濕度與溫度之間的適度平衡可以防止寶寶皮膚及鼻咽腔黏膜干燥;生活中兒童要早些睡覺,早一點起床,在庭院中散散步,適當鍛煉;適度穿衣保暖等等。對于“內火”,除了食療之外,適量服用安全的兒童清火產品才能直搗“火源”。
寶寶上火的種類
“上火”也有不同種類,只有了解“上火”類型才可對癥下藥。
首先“上火”有外來之火和內生之火之分。
感冒時的發熱,嗓子痛都屬外生之火。而內生之火在 中醫上主要分為幾種: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腎火。
心火:
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心煩、口干、盜汗、低熱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小便短黃、心煩易怒等。
肺火:
主要表現為潮熱盜汗、干咳無痰、咽疼音啞等。
胃火:
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便秘、腹脹、舌紅少苔、飲食量少;實火表現為口干、上腹不適、大便干硬。
肝火:
表現為頭痛、面紅目赤、口干咽疼、尿黃便秘、甚至吐血。
腎火:
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等癥狀。
再從細了劃分,這“火”還可分實火和虛火。
實火:
主要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癥狀主要表現在煩躁,頭痛,高熱,目赤,腹脹痛,小便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干鼻出血等。
而虛火可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病狀。
陰虛:
火旺多表現為躁動不安、形體消瘦、口燥咽干、舌紅無苔。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
氣虛:
火旺者表現全身燥熱、畏寒怕風、身倦無力、舌淡苔薄。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甘溫除熱為原則。
寶寶上火的護理方法
1、嬰兒出生后最好給予母乳喂養并保證足夠的母乳量。因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又不會“上火”。
2、采用人工喂養的寶寶,可在牛奶中加些奶糕,并多喂些水果汁;半歲以上的孩子應該攝入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每天多喂開水。對母乳不足嬰兒應及時添加牛奶,而不是潤腸通便;增加谷類食物和纖維素,食物性便秘即可治愈。
3、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不挑食、不偏食、每天定時排便1-2次。
4、平時注意控制孩子的零食,盡量少給孩子購買“上火”食物,(如油炸和紅燒食物等)。學齡前兒童少吃帶果殼的食物(如炒瓜子或花生等),鼓勵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夏天不讓孩子猛喝冷飲。
5、對已患有慢性便秘的人工喂養兒可將奶粉沖稀一些,同時增加糖量,每100ml牛奶中加糖10g(正常情況下,每100ml牛奶中加糖8g)。可以每天喂1-2根香蕉或者每天早晨喝點蜂蜜水,每次不少于50ml,溫開水送服。
6 、在炎熱季節,可給孩子喂些綠豆汁或綠豆稀飯,給較大幼兒適當吃些冷飲,如冰淇淋、雪糕等。此外,服些清熱降火的中成藥或煎藥如夏菊沖劑、荷葉、紫蘇、荸薺等,不僅可以清熱降火,又可補脾養胃。
7、如孩子患上皰疹性口炎或潰瘍性口炎,須及早看醫生。
寶寶上火的認識誤區
大多數成年人容易在夏秋兩季“火氣沖天”,因此年輕媽媽會認為只在容易“上火”的季節才有必要為孩子實施“滅火”。事實上,兒童的臟腑和肌膚嬌嫩,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溫差變化較顯著的時候都有可能為孩子的“上火”造成隱患。
春天,孩子容易因為細菌入侵和溫差變化而“上火”;在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是造成人體“上火”的重要原因;秋季晝夜溫差尤其明顯,空氣干燥,孩子一受涼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勝防。
飲食不正常導致的消化不良和積食只是兒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它同“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機體”以及“外部環境擾亂導致孩子體內水分流失過多”共同構成了孩子身體的三大“火源”。因此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兒童機體引起發熱,以及氣溫變化引起脫水內熱等也會使人體產生“內火”。
大部分年輕媽媽發現孩子腹瀉,第一反應大都是孩子腸胃著涼了,卻忽視了有可能是“上火”引發的癥狀之一。
之所以“上火”也能引起腹瀉,我們需要從“火源”本身的性質來了解。燥熱之“火”和濕熱之“火”構成了人體之“火”的兩大類別,而腹瀉主要是由于“濕熱之火”擾亂排泄系統所致,孩子身體內熱,同時由于濕氣作用不能使內熱排解暢通,導致內“火”愈旺。因此,在“祛火”的時候,不要一味單攻“燥火”,撲滅“濕熱之火”同樣重要。
由于兒童的“上火”問題從未被作為炎癥和病癥被年輕媽媽們正確對待,因此,涼開水、水果和蔬菜常用作“以水祛火”。事實上,涼開水、水果和蔬菜只對消化和飲食紊亂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對于心火過旺、肝火過旺和脾火過旺的問題便會束手無策。
寶寶上火的癥狀與危害
癥狀:
由于寶寶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全,當攝入的鈣超過推薦量時,會與奶制品中的磷、酪蛋白結合,形成食積而引起寶寶上火,出現大便干結的癥狀,糞便硬結而量少,呈栗粒狀,每隔3-5天才排便一次。排便過程延長或排便困難,排便時因肛門受干結糞便剌激出現疼痛而哭鬧。
危害:
患上便秘的寶寶由于排便時感到疼痛,因此常常會盡可能拖延排便時間,造成大便更加干燥,形成惡性循環。另外,便秘造成寶寶體內殘留的食物沒有及時通過大便排出,日久便在胃腸道產生毒素,形成有害物質。有害物質會降低免疫力,人體易被外界病毒所侵害。長期排便不暢,會引起以后心理上對排便的抗拒,長久形成沒有排便的習慣,將來習慣性便秘。
癥狀:
觀察寶寶的小便,若發現比平時的顏色變黃,分量變少,這一癥狀表明寶寶上火了。這也是體內水份缺少在尿液中的體現,需要采取措施調節。
危害:
由于體內積火,流汗、排尿、皮膚及呼吸時水分蒸發,造成較多水分流失,這些也是造成糞便干硬的原因。長期小便短黃,代表寶寶身體經常水分缺失,正常生理活動和身體發育必然受到影響。
癥狀:
身體上火引起的口舌生瘡,由于疼痛等不適的感覺,未會說話的孩子多表現為不肯吃飯,容易煩躁,不安哭鬧,甚至不愿喝水。有些寶寶會不時在口腔附近用手觸動。出現以上表現,就需要檢查寶寶的口腔粘膜和舌頭是否有瘡或潰瘍。
危害:
口舌生瘡導致孩子不肯吃飯、煩躁不安、甚至不愿喝水。使寶寶正常營養供應不足,影響身體發育。另外,口舌生瘡的這樣的癥狀,不注意很容易引起口角炎,俗稱"爛嘴角"的問題。
癥狀:
寶寶睡覺的時候經常出現煩躁、不安、哭鬧、易驚醒,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等等情況,寶寶若無其它病癥、身體不適,就有可能是因為上火引起的體內失調而引起的睡眠障礙。
危害:
睡不香導致生活作息紊亂,也使寶寶容易出現生氣、精神煩躁、脾氣急躁沖動、情緒波動等狀況,這些都容易使孩子的生理機能出現偏差,進一步加重上火問題。最終導致發育不良、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襲感冒發燒等嚴重后果,從而影響寶寶正常身心發展。
癥狀:
有些寶寶會出現眼內分泌物增多的情況,尤其是早晨起床時可見眼角有眼屎,過多時會粘住眼瞼。在排除這些眼部不潔物是由于正常胎脂分泌或者其他病變可能之后,可初步判定寶寶上火。
危害:
眼睛分泌物(眼屎)多而不注意清潔,容易引起病菌入侵,其中一種情況是引發麥粒腫。麥粒腫俗稱針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是寶寶常見的眼病。中醫同時認為這是外感風熱毒邪過食辛辣,脾胃蘊積熱毒,熱毒上攻而致病。
癥狀:
口氣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身體發出的警示信號。寶寶口中呼出不良氣味,表示孩子可能正在上火。寶寶不良口氣的問題,該及時判斷排除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危害:
口氣常代表寶寶腸胃功能紊亂,身體的“胃火”一般與喂養不當出現積食有關。有口氣會影響到日常生活體驗,而胃火嚴重時會同步出現大便干結等問題,形成上火的惡性循環。
寶寶上火護理的三大誤區
很多媽媽會認為,寶寶上火很常見,并不要緊,身體自行調節一下,就自然會好的。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還有一些媽媽認為,"是藥三分毒",對藥敬而遠之,不能寶寶一上火就吃藥。
醫院的眾多數據顯示,許多寶寶就是延誤了對"上火"癥狀的治療,導致了病情的惡化。專家指出,父母這種不重視治療、拖延用藥的做法,很容易導致寶寶抵抗力的下降,"上火"是體內潛伏的病因,容易造成體內炎癥,容易引發感冒、扁桃體炎、腮腺炎等病癥,寶寶"上火"問題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得到及時的治療。
在生活中,上火是人們常見的病癥之一。不少家長就認為,寶寶上火和大人一樣,喝些涼茶就可以好了,或者將成人吃的"去火"藥物減量,給到寶寶吃。這些方法其實都是有損寶寶健康的做法,對寶寶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
寶寶處于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各種器官、免疫系統發育不全,屬于低免疫人群,成人藥品中的部分成份不適合兒童,濫用成人藥物會傷害兒童的腸胃、肝腎,兒童必須慎用。
有的媽媽會沿用老一輩的方法,自己抓些藥煲給小孩喝,或者根據經驗,去藥房抓藥煎。對此,專家就指出不準確定量給小孩煲涼茶喝是很不科學很危險的。
如果藥量沒有控制好可能會引起拉肚子長時間喝還可能會影響到小孩的正常發育。而且涼茶味道苦濃,小孩很難接受,強行喂灌容易使小孩掙扎,可能會使藥錨進氣管從而引起咳嗽,嚴重會造成呼吸道堵塞而窒息。
緩解寶寶上火的8種蔬菜
一句話點評:茄子性寒涼,可以清熱解毒,給易“上火“的寶寶食用時不要用油燒的方法烹飪,可以采用蒸茄子的方法。
食譜:繽紛蒸茄子
材料:茄子300g,肉餡100g,紅椒50g,黃椒50g,油、鹽、醬油、糖各適量。
a、彩椒洗凈切成小丁,茄子洗凈、去皮、切條備用。
b、茄子條碼放在盤中,入蒸鍋蒸10分鐘。
c、另起鍋,注入油,下入肉餡煸炒至變色。
d、加入醬油、糖煸炒均勻,倒入彩椒丁,煸炒均勻后加入鹽調味,關火。
e、蒸好的茄子條擠掉水分,將炒好的肉末彩椒丁澆在茄子上即可。
一句話點評:白菜性微寒,有清熱除煩,利二便的作用。
食譜:紅火蝦仁白菜
材料:白菜200g,青蝦100g,蔥10g,姜10g,料酒10ml,白糖10g,油、鹽各適量。
a、白菜洗凈斜切片備用。青蝦洗凈,剝去外衣,切成寸斷備用。
b、起油鍋,加入蔥姜爆香。
c、放入蝦仁翻炒,炒至蝦仁變色,炒出紅油后倒入少量料酒和白糖。
d、放入白菜同炒,炒至白菜稍軟后放入少量醬油繼續翻炒。
e、出鍋前放入適量鹽炒至均勻即可。
一句話點評:芹菜性寒涼,能去肝火解肺胃郁熱,容易“上火”的寶寶常食有益。
食譜:芹菜炒豬肝
材料:芹菜500g,豬肝300g,紅椒15g,料酒20ml,醬油20ml,糖3g,胡椒粉2g,油、鹽、蔥姜、雞精、香油、淀粉各適量。
a、芹菜洗凈切段,紅椒切絲,豬肝切片。
b、把豬肝加入糖、胡椒粉、料酒、淀粉、醬油抓拌均勻,芹菜用淡鹽水焯燙過涼。
c、炒鍋倒入橄欖油,爆香蔥姜,倒入豬肝,炒至豬肝變色、堅挺盛出備用。
d、再稍倒一點油,倒入芹菜翻炒,加入糖和鹽,加入醬油,翻炒后加入紅椒絲,再倒入炒過的豬肝。
e、淋入香油,加少許雞精,翻炒均勻關火即可。
一句話點評:萵筍性微寒,質地脆嫩、水分多,功效特點為清熱、順氣、化痰,適合肺胃有熱的寶寶食用。
食譜:蘑菇萵筍蛋湯
材料:蘑菇100g,萵筍250g,雞蛋2個,油、鹽、蔥各適量。
a、雞蛋打勻,放油炒熟,鏟碎盛出。
b、萵筍去皮,洗凈切絲。蘑菇洗凈切片。
c、鍋里油熱,放下萵筍絲煸炒一下,待萵筍絲稍微有些發蔫,倒入開水,煮開1分鐘。
d、放入蘑菇片煮開2分鐘,放入炒好的蛋皮,煮開。
e 、放點鹽,放些蔥花后即可出鍋。
一句話點評:茭白性寒涼,適合心經有熱、心煩口渴、便干尿黃癥狀的寶寶食用,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食譜:多彩茭白絲
材料:茭白200g,豬肉100g,青椒1個,紅椒1個,耗油1大勺,玉米淀粉1大勺,橄欖油2大勺,鹽適量。
a、茭白剝去老皮,截去老根,順著紋路豎切成粗絲。青、紅椒切絲,豬肉切絲。
b、肉絲中倒入蠔油,加入玉米淀粉,抓勻,腌制十幾分鐘。
c、鍋燒熱,放少許橄欖油,放入肉絲翻炒。
d、炒至肉絲變色,放入茭白,翻炒幾下之后,放入青、紅椒絲。
e、繼續翻炒均勻,起鍋前加少許鹽調味。
一句話點評:蓮藕性平寒,最好生食或搗汁,功效是清熱生津、潤肺止咳,若與梨汁和勻同服其效更佳。
食譜:荸薺蓮藕大骨湯
材料:豬尾骨400g,蓮藕150g,荸薺100g,紅棗4個,蔥、姜、鹽、胡椒粉、雞精各適量。
a、豬骨剁塊,用清水沖洗去血水。
b、蓮藕去皮,和荸薺、大棗一起用清水浸泡。豬骨開水焯燙洗凈備用。
c、加入清水和蔥、姜、大棗、豬骨。
d、加蓋煮上15分鐘后,加入蓮藕和荸薺,再次煮開關火。
e、將材料倒入高壓鍋中,將高壓鍋內膽放入外鍋中,加蓋燜40分鐘。
f、然后加入鹽、雞精、胡椒粉,再次煮開即可。
一句話點評:苦瓜性大涼,味苦,瀉六經實火,是一味苦寒清熱食品。
食譜:燕麥苦瓜釀
材料:燕麥片80g,肉餡80g,苦瓜200g,香菇、海米、干貝、豆瓣醬各適量。
a、香菇洗凈后用溫開水浸泡至發軟,泡發香菇的水留著備用。
b、另一只碗裝洗凈的干貝,用少量的清水浸泡一會。
c、分別將香菇、海米、干貝剁成茸。
d、肉餡、燕麥片、香菇、海米、干貝放入容器中,加入少量豆瓣醬,然后用筷子攪拌均勻。期間將香菇水分三次倒入,在攪拌過程中要順著一個方向拌,看到有粘稠感時即可。
e、苦瓜洗凈,瀝干水分然后對半切開,挖去瓜瓤。
f、餡料均勻的填入苦瓜容器中,入蒸鍋蒸8分鐘后,取出切成小段。苦瓜上屜蒸后會出來一些湯汁,把它們入鍋勾芡,重新淋到成品上即可。
一句話點評:百合性平微寒,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功效,對熱病后余熱未清,咽喉腫痛,心煩口渴諸癥均有療效。
食譜:芒果百合小丸子
材料:芒果2個,糯米粉、糖桂花、百合、枸杞各適量。
a、料理機將芒果肉打成泥,倒入糯米粉,攪拌均勻,和成面團。
b、糯米面團輕輕揪下一小塊面,搓成小小的圓子。
c、鍋中加水煮開,將泡發的百合干放入鍋內,煮熟百合,再一個一個放入芒果圓子。
d、放入枸杞后,煮至圓子浮起,撈出。
e、將芒果小丸子、枸杞、百合盛入碗中,吃時淋上桂花蜜糖即可。
- 標簽:雪乃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